六经辨证医案集锦(11)——不可忽视经络之间的联系

毛以林教授医案:
患者是一位扩张性心肌病的45岁男性,入院的时候,心衰很重,患者在入院前,已经在西医医院经过2个月的系统治疗,西医一直使用地高辛、贝那普利、美托洛尔、肠溶阿司匹林,静滴硝普钠,间断使用呋塞米,治疗2个月无明显缓解,只好寄希望于中西医结合。
毛以林教授查床后,开出了平胃散,加白参、黄芪等味,很多人不理解。
毛以林教授认为:
从这位患者的病情看,该患者形体肥胖,虽有房颤但无心悸的感觉,虽不能平卧但无明显气促,最主要的不适是胃脘饱满、呃逆、嗳气频频,心胸闷而不畅,嗳气、矢气则舒,舌苔白厚而腻,脉结代。
由此可知:该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集中在
中焦脾胃,根据脏腑辨证,应当是脾胃气机不畅,不仅不畅,而且还出现胃气上逆。病机在中焦,为何会出现心胸板焖不畅呢?健脾燥湿能够解除上焦的心胸闷而不畅的症状吗?
《灵枢·经别篇》说“足阳明之正,上至脾,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喉……合于阳明也。”这说明胃经的经脉是和心相联系的,中焦湿浊可以通过经脉上逆,上犯心胸,导致胸阳蔽塞。其治疗的关键在于燥中焦之湿,健脾胃运化,理中焦气机。西药按原方案不动,中药开方如下:
苍术10陈皮10厚朴10炙甘草10砂仁6(后下),枇杷叶10生晒参5黄芪30仙茅6仙灵脾10紫苏子10(单位:克。)
该方以平胃散燥湿和中;砂仁、紫苏子理气宽中,降气和胃;人参、黄芪、茯苓健脾祛湿;仙茅、仙灵脾温阳化湿;枇杷叶宣肠肺气,肺气宣则一身气顺畅达,此三仁汤用杏仁之法尔。
从上述医案,我们可以看出经络之间的联系同样十分重要!
最后编辑于 04-12 · 浏览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