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中常见有毒试剂的毒性、应用及保护措施:
1. 溴化乙锭(EB)
• 毒性:溴化乙锭是一种强诱变剂,具有高致癌性。它能够嵌入DNA分子中,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导致基因突变。
• 应用:广泛用于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DNA染色。
• 保护措施:操作时需戴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粉尘。实验结束后,含EB的溶液需进行净化处理后弃置。
2. 二甲基亚砜(DMSO)
• 毒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可渗透皮肤,导致皮肤灼伤、刺痛感和皮疹。高挥发浓度可能引起头痛、晕眩。长期接触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 应用:用于冻存液配置、溶解试剂等。
• 保护措施:使用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操作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3. 二乙基焦碳酸酯(DEPC)
• 毒性:潜在致癌物质,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引起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
• 应用:用于RNA提取,抑制RNA酶活性。
• 保护措施:操作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4. 苯酚(Phenol)
• 毒性:高毒性,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腐蚀性,可引起皮肤灼伤、呼吸道刺激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误服或大量吸入可能导致严重中毒。
• 应用:用于核酸提取。
• 保护措施:操作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接触皮肤,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5. 氯仿(Chloroform)
• 毒性:高毒性,长期暴露可能致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呼吸衰竭。
• 应用:用于有机物萃取和酶活性抑制。
• 保护措施:操作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6.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 毒性:对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红肿。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和咳嗽。
• 应用:用于SDS-PAGE电泳凝胶配置。
• 保护措施:操作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粉尘,确保通风良好。
7. 四甲基乙二胺(TEMED)
• 毒性:强神经毒性,易挥发,可引起头痛、眩晕、恶心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 应用:用于SDS-PAGE凝胶配置,催化凝胶聚合。
• 保护措施:操作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8. 叠氮钠(Sodium Azide)
• 毒性:剧毒,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转运系统,导致细胞呼吸链中断,引起组织缺氧。误服或吸入可能导致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恶心、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致死。
• 应用:用于细胞染色。
• 保护措施:操作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或摄入,远离可燃物。
9. 丙烯酰胺(Acrylamide)
• 毒性:潜在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呼吸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神经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四肢麻木、肌肉无力。
• 应用: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保护措施:操作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粉尘,确保通风良好。
10. TRIzol
• 毒性:含有苯酚等有毒成分,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 应用:用于总RNA提取。
• 保护措施:操作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接触皮肤,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最后编辑于 04-11 · 浏览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