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经鼻高流量氧疗参数的设置
HFNC流速:具体如何设定原则
一、流速设定的基本原则
- 初始流速选择
- 成人:通常从 30–40 L/min开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如ARDS或严重低氧血症可增至 50–60 L/min)。
- 儿童:按体重计算,一般为 2 L/kg/min(最大不超过 50 L/min)。
- 新生儿:常用 2–8 L/min,需根据胎龄和体重精细化调节。
- 结合氧浓度(FiO₂):初始FiO₂可设为100%,随后根据SpO₂或血气分析逐步下调,维持SpO₂在目标范围(通常92%~96%)。
二、调整流速的依据
- 氧合改善情况:
- 若SpO₂未达标,可每5–10分钟增加流速5–10 L/min(成人),或FiO₂提高5%~10%。
- 氧合稳定后,优先降低FiO₂至≤60%,再考虑减少流速。
- 呼吸频率与舒适度:
- 目标呼吸频率<30次/分。若呼吸急促未缓解,可逐步上调流速,但需避免鼻腔不适(成人通常耐受上限为60 L/min)。
- 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如COPD):
- 初始流速较低(20–30 L/min),避免过高流速导致PEEP效应加重CO₂潴留,需密切监测血气。
三、特殊人群与病情的个体化设定
- ARDS患者:
- 高流速(50–60 L/min)有助于维持肺泡复张,降低呼吸做功,需结合PEEP效应调整。
- 术后或拔管后患者:
- 预防性使用时可从20–30 L/min开始,根据呼吸功能恢复情况调整。
- 儿童/新生儿:
- 需严格按体重计算流速,避免过度通气,同时监测胸廓起伏及舒适度。
设置流速超过病人自主呼吸流速,以保持绝对湿度及氧浓度稳定;提高流速,以达到更好的死腔冲刷效果及CO2清除效果;在患者耐受、密闭性良好的情况下,提高流速,可适当提高CPAP效应以改善氧合
HFNC流速:临床经验
初始设置流速35L/min;如果呼吸频率没有下降,则按5-10L/min递增;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则按5-10L/min递减
I型呼吸衰竭:
气体流量(Flow):初始设置30-40(L/min);根据患者脉氧饱和度(SpO2)滴点FiO2维持SpO2在92-96%,结合血气分析动态调整;
若没有达到氧合目标,可以逐渐增加吸氧流量和提高氧浓度最高至100%;
观察患者舒适性及耐受度,并且依据患者痰液粘稠度及需求湿度结合患者使用体验适当调节。
Ⅱ型呼吸衰竭:
气体流量(Flow):初始设置20-30(L/min);根据患者耐受性,依从性调节,如患者二氧化碳潴留明显,流量设置可考虑在45-55L/min甚至更高,达到患者能耐受的最大流量;根据患者脉氧饱和度(SpO2)滴点氧浓度(FiO2)维持SpO2在88-92%,结合血气分析动态调整;
观察患者舒适性及耐受度,并且依据患者痰液粘稠度及需求湿度结合患者使用体验适当调节。
HFNC撤离标准:
原发病控制后逐渐降低HFNC参数,如果达到以下标准即可考虑撤离:
气体流量<20L/min,且FiO2<30%.
最后编辑于 04-08 · 浏览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