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克罗恩病如何鉴别?IBD 治疗有何差异?(转载自-丁香园消化时间)

发布于 04-08 · 浏览 1050 · IP 浙江浙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及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者临床如何鉴别?治疗有何差异?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01 溃疡性结肠炎 vs 克罗恩病的鉴别

img


02 溃疡性结肠炎 vs 克罗恩病的治疗差异

1)活动期 UC 治疗目标

• 直肠出血缓解、大便频率正常或改良 Mayo 评分 < 2 分且无单个分项评分 > 1 分

• CRP 正常或 FC 下降至可接受范围(100~250 μg/g)

• 内镜下黏膜愈合(Mayo 内镜评分 = 0 分)


- 治疗策略

口服 5⁃氨基水杨酸(5⁃ASA)是轻度活动性 UC 的一线治疗方案。建议 2~4 g/d。

直肠型 UC 建议直肠局部给药;左半结肠型 UC 建议口服 5⁃ASA 联合灌肠治疗,较单独口服 5⁃ASA 治疗症状缓解时间更短。

当足量 5⁃ASA 治疗无效时,建议口服激素或改用生物制剂治疗。

重度活动性 UC 建议起始口服或静脉注射足量激素治疗,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40~60 mg/d、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300~400 mg/d。

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应答不佳或不能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 UC,可选用英夫利西单抗或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无效可考虑乌司奴单抗治疗。


2)活动期 CD 治疗目标

国际炎症性肠病研究组织(IOIBD)根据治疗时长将 CD 治疗目标划分为短期、中期及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为启动治疗 3~6 个月后达到临床症状缓解且血清/粪便炎性指标恢复正常。


- 治疗策略:

一般采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嘌呤类药物、甲氨蝶呤等)、生物制剂逐步「升阶梯」的治疗策略。

起始治疗推荐泼尼松 0.75~1.00 mg/(kg·d),2~4 周开始减量,每周减量 2.5~5.0 mg,3 个月内减停。

病变局限于回盲部者,可考虑口服回肠释放剂型的布地奈德(我国暂未上市)。

抗 TNF 单抗(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亦推荐用于中重度活动期 CD 的治疗。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专业医疗卫生人士学习参考

策划:yagret

题图:站酷海洛

投稿请联系:liujing3@dxy.cn


转载自:丁香园消化时间

克罗恩病 (42)
溃疡性结肠炎 (40)

最后编辑于 04-08 · 浏览 1050

回复2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