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实验室投诉管理:从风险预警到质量提升的核心策略
“报告延迟了2天,临床医生电话投诉!”
“患者质疑检验结果不准,要求重新检测!”
……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投诉,您的实验室是手忙脚乱,还是从容应对?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日常工作中,投诉管理常被视为“被动应对”的环节。但根据CNAS-CL02:2023最新要求,规范的投诉处理程序不仅是质量体系的强制组成部分,更是实验室发现系统性风险、推动持续改进的关键抓手。


一、投诉的临床定义与分类
根据ISO 15189:202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投诉指“客户或相关方对实验室服务或结果表达不满,并要求回应的正式声明”。从实践角度可划分为两类:
1. 技术型投诉(占比约60%-70%):
○ 检验结果偏差(如血糖检测值与临床预期不符)
○ 标本处理问题(溶血、凝血、标识错误)
○ 报告时效性(TAT超时影响临床决策)
2. 服务型投诉(占比30%-40%):
○ 沟通障碍(窗口人员解释不清晰)
○ 流程缺陷(报告领取不便)
○ 信息化服务不足(线上查询系统故障)
典型案例:某医院检验科因“凝血报告延迟”遭急诊科投诉。经溯源发现,凝血检测仪每日上午10点批量处理标本,而急诊标本未能优先插队,后通过增设急诊专用检测通道,将TAT缩短40%。
二、投诉管理的四大核心价值
1. 合规性基础
“实验室应建立程序,记录、调查并处理投诉,采取纠正措施并保留记录。”
未建立标准化投诉流程的实验室,在CNAS现场评审中将被开具不符合项。
2. 风险预警系统
投诉是实验室质量风险的“哨兵事件”。例如:
○ 重复性投诉(如多例“血钾检测值波动”)可能提示仪器校准异常或试剂批间差问题;
○ 跨科室投诉(如护理部反馈标本采集指南不清晰)需警惕标准化操作流程的漏洞。
3. 质量改进引擎
通过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RCA),投诉可驱动以下改进:
○ 流程再造:优化标本运输路线、增设危急值复检规则;
○ 技术升级:引入自动审核系统、更新干扰物排除算法;
○ 人员培训:开展临床沟通技巧工作坊、强化异常结果复核培训。
4. 客户关系纽带
研究表明,高效解决投诉的实验室,临床科室复投诉率可降低75%(数据来源:CAP Q-Probes研究)。关键在于建立“3R响应机制”:
○ 快速响应(Respond within 24h)
○ 透明沟通(Report progress regularly)
○ 结果确认(Resolve with evidence)
三、标准化投诉处理流程(供参考)
根据ISO 15189和CNAS-CL02要求,推荐六步法:
步骤1:规范化受理
○ 设立多通道投诉入口(电话专线、院内OA系统、现场登记表)
○ 记录要素:投诉人身份、投诉时间、涉及检测项目、诉求细节(参考下表)
步骤2:初步风险评估
48小时内完成初步分类:
○ A类(高风险):涉及结果错误、危急值延误、生物安全事件;
○ B类(中风险):服务态度、非关键流程缺陷;
○ C类(低风险):信息误解或非服务范围问题。
步骤3:跨部门联合调查
○ 组建调查组(技术主管+质量管理员+相关岗位责任人)
○ 关键动作:
-- 调取原始检测数据(仪器原始曲线、质控记录)
-- 复核标本接收-检测-审核全流程
-- 访谈当事人(采用非指责性提问技巧)
步骤4:根本原因分析与整改
○ 工具应用:鱼骨图(人机料法环分析)、5Why法
○ 案例:某实验室连续3例“血培养污染率超标”投诉,经分析发现:
-- 表层原因:新入职护士采血操作不规范
-- 根本原因:实验室未向临床提供新版皮肤消毒操作视频
-- 整改措施:联合护理部开展“血培养采集标准化培训”
步骤5:闭环反馈与满意度确认
○ 向投诉方提供书面回复(含问题分析、整改措施、预防方案)
○ 采用“三级确认制”:
1-投诉受理人初步回复
2-质量主管技术说明
3-科室主任最终确认
步骤6:数据化分析与体系改进
○ 建立投诉数据库,每月生成《投诉分析报告》,重点监测:
-- 投诉类型分布(技术/服务)
-- 高频投诉项目TOP5
-- 整改措施有效性验证结果
▲ 投诉处理记录表 示例

四、投诉管理的进阶实践(供思考)
1. 构建“无惩罚文化”
○ 鼓励员工主动上报潜在风险(如临床口头抱怨),设立“质量预警积分奖励制度”
○ 对有效投诉的发现者(包括外部人员)发放感谢函
2. 与临床建立联合改进机制
○ 定期召开“检验-临床沟通会”,将投诉案例转化为跨科室PDCA项目
○ 案例:针对ICU“血气分析TAT过长”投诉,检验科与护理部协作:
-- 护理部:增设ICU专用气动传输管道
-- 检验科:配置STAT检测专用机
3. 数字化工具赋能
○ 引入LIS系统投诉管理模块,实现以下功能:
-- 自动触发预警(同一项目3日内≥2例投诉)
-- 关联分析(投诉标本的全程时间节点追溯)
智能生成整改报告
五、总结: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
投诉既是一个不符合,也是一个改进的机遇。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日常工作、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外部评审等多种途径识别出不符合,但某些不符合,实验室自身没有发现,而是由患者、用户、医院内其他部门甚至院外机构发现,以投诉的方式反馈给实验室,期望实验室改正。对此,实验室应重视投诉的解决,不能歧视投诉人,不能隐藏投诉,而应正确分析和处理投诉,通过投诉的解决提升质量和服务能力。
优秀的投诉管理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通过系统化分析将风险控制在事前。建议实验室每年开展两次“投诉复盘专项会议”,将高频问题纳入年度质量目标,最终实现从“灭火式应对”到“防火式管理”的转型。
附件:“投诉管理程序”例文+附表
○ 例文:



○ 附表



参考资料:
CNAS-CL02:202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ISO15189 : 2022《Medical laboratories —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
注:示例图片来源于验小六,标记百度Ai图片来源于百度AI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公众号所发表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验小六”开白。
最后编辑于 04-05 · 浏览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