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的眼震特征
序 言
眩晕,系患者的一种临床症状,属于中枢对于外周感觉的 主观感受 。
通常,前庭感受器受到运动刺激后发生反应,这种对于运动产生的感觉,我们称为 前庭觉(Vestibular Sense)。这种前庭觉传至大脑,经过整合形成 前庭认知(Vestibular Cognition),也就是前庭觉在中枢形成的空间位置感。
无疑,前庭觉是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生理反应,而前庭认知则是一种前庭觉的升华,即前庭器官的感觉与大脑的精神心理学反应进行整合。前者的属性较为 简单 ,就是一种神经结构对外界刺激的生物学反应;相形之下,后者则是人类的高级意识,更为 复杂 。
对于眩晕而言,前庭迷路的反应形成了异常的前庭觉,继而传至大脑,与其他系统进行整合,结果是 空间位置感的错觉 ,即错误的前庭认知,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眩晕(Vertigo and Dizzines)。总之,异常的前庭觉 - 错误的前庭认知 - 眩晕,这就是眩晕产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包括外周和中枢前庭系统的共同参与,这主要是医学与心理学交汇的领域。
我们,耳科医生,关注前庭,认识眩晕,更多的在于前庭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忽视了前庭觉在中枢形成的前庭认知;相形之下,心理学界更关注大脑形成的前庭认知,而缺乏对于前庭系统的医学意涵的理解。如此这般,各司其职,缺乏配合,顾此失彼,致使眩晕的认识和应对 难成一统 ,这就是前庭医学的现状。
病史 ,就是患者自我感觉的过程,也属于主观症状的主体。顾名思义,这就是大脑对于疾病状态的主观认知。与其它眩晕症一样,耳石症的眩晕也是一种主观感觉,主观性较大,具有很大的变量,因人而异,演绎着千变万化的脚本。对于主观认知,存在着诸多的未知,也就有很大的 不可靠性 。
真正做出更为靠谱的判断,还是要有更多的 客观体征 作为支撑,才更有说服力。眼震是前庭觉的反应之一,更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耳石症的明确诊断往往依赖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体征,这就是该病的循证依据。
眼震 ,前庭 - 眼反射的具体表征之一,与许多眩晕症的不同在于耳石症的发病因体位改变而诱发,伴随的眼震具有诱发因素的存在,也就是体位的改变。但是,耳石症各有不同,发生于不同的半规管,复位方法各有差别,准确的甄别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其中眼震的临床特征就成为其中的 关键因素 。
尽管病史的询问十分重要,为诊断耳石症提供了必要的考量。但是,毕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眼震,就成了变位后呈现的重要体征,为确定疾病引发的眩晕提供了 重要的参考 。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确认发病的半规管,进而提供有效的应对。没有眼震,没有诱发性眼震,没有变位引发的眼震,就不能为耳石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最后编辑于 04-03 · 浏览 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