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伤寒论》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方十。(用前第二方。)
阳明体质太阳病,循环系统病原迅速清除表证消失,阴液亏竭明显制约机体功能成为主要问题,急用大承气汤补阴,清除管腔瘀滞。病原残留、阴液已伤,人体矛盾重点已从外证内环境病原活跃转变为内环境病原基本清除、正盛阴亏正气受制的局面,应用承气汤指征非常准确。
大承气汤的病机是全身功能状态亢进的热证,全身体液不足,尤以管腔系统内容物干燥问题突出。大黄促进管腔蠕动、缓解浓缩瘀滞的血液,芒硝帮助向肠道提供水分,厚朴、枳实共同促进蠕动排除粘膜上粘附的代谢物和病原体。
大黄是苦寒药的代表,有很强的打压正气的作用,很多情况都要通过配伍来克制这一作用,这是《伤寒论》用苦寒药的原则。为什么大承气汤就不用护正?这是由大承气汤的病机决定的。大承气汤机体功能亢进,所以应用大黄不至于造成机体功能衰退,另外适当的克制亢盛功能反而有利于阴液恢复,保证整体功能不至衰竭。所以阳明实热证“用苦寒而不护正”成为鲜明的特点,而少阳病机体稍弱就要采用“草枣姜“护正同样是基于对机体功能的准确把握。
这些组方原则的变化构成《伤寒论》的主线,读《伤寒论》一定要认真体会,才可能把握《伤寒论》主体结构,而不至于被其他乌七八糟的东西误导。
最后编辑于 04-02 · 浏览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