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试验为什么以气导听阈作为评估标准
今天上午,在医院接受治疗,闲来无事,给几位同事和朋友发了微信,讨论梅尼埃病的甘油试验。按理说,该病是感音性(Sensory Hearing Loss)或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neural Hearing Loss),但是,甘油试验却选择气导听阈的变化作为评判结果的标准,似乎不甚合理。
与朋友们探讨这个问题。回答竟然是要么凭空推测,要么东拉西扯,要么理所当然,要么,干脆以手头功能繁忙,左躲右闪,顾左右而言他。整个上午,聊来聊去,也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回家的路上,我闷闷不乐,为什么如今的专业才俊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苦思冥想,都想不通。
其实,这个园子里,我对这个内容曾有过议论,而且,图文并茂,长篇大论,不厌其烦地娓娓道来。同时,也看到帖子受到热捧,浏览与收藏节节攀升,心中暗喜,还有有几分得意呢。实际情况却是更多的是路过,马上观花,或拾进袋里收藏起来。匆匆来往,停不下脚来,看上一看,读上一读,然后,再想上一想,或优惠有所心得。如今,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耳边都是一个字,忙!很忙!!忙得没有时间估计一下自己的行当,还有行当里的那一点事。俗话讲,干什么,学什么,就要吆喝什么。做医生,不读医书,不提高自己的本事,岂不是不务正业吗,还怎么给患者看好病呢 ? 唉,刚入道的,不读书,是因为不懂得今后有何用,幼稚;中年人不读书,缘于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忙里忙外而无一暇,无奈;老年人,体弱年迈,精力不支,即使看了也记不住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唉,不看书,都有道理。不多了,不多了,孔乙己先生手里的茴香豆真的不多了。
感叹,归感叹,我们还是要说说学问异议问题,毕竟这里是谈论学问的角落。今天,来议论一下甘油试验为什么采用气导听阈作为评价结果的标准,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议一这个话题。
好吧,我先来一个抛砖引玉,期盼大家的七嘴八舌。
梅尼埃病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系内淋巴积水引发膜迷路膨胀和变形,进而搅乱听觉与平衡功能,导致眩晕和听力障碍。那么,内淋巴积水 就是该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内淋巴积水,就在膜迷路,其中球囊首当其冲。换句话说,球囊是膜迷路积水过程中的排头兵。膜迷路积水中,必然由球囊的波及,必然从球囊开始,首先,球囊发生积水、膨胀和变形。其中的缘故就是球囊的壁较薄,抗压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积水的挤压而发生膨大和扩张。但是,也正因于此,这种压力更容易得以缓解,神经感受器收到的压迫较小,多有 形态的改变,却 不发生功能的异常 。因此,即使球囊发生膨胀和扩大,却并不表现出早期的功能障碍。因此,早期的梅尼埃病,球囊发生积水,却没有功能障碍。这就是该病早期,并无明显的 VEMP改变。
据研究,耳蜗是最早发病的部位,听觉改变也是梅尼埃病的主要症状。有鉴于此,诸多的梅尼埃病诊断标准尤其强调听力检查是确诊梅尼埃病的必不可缺。梅尼埃病中,球囊 首先 发生形态的改变,但是,听力减退却是最早 最多 地表现出症状。这就是梅尼埃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结构上,镫骨足板,位于卵圆窗上,被环韧带封闭,构成了迷路与鼓室之间的结构。随着外界声音传入中耳,引发听骨链运动,镫骨足板是将中耳的机械振动传递进迷路。

听骨链与迷路

镫骨足板、球囊与椭圆囊
骨迷路前庭腔内,球囊大部分对应着足板,两者之间存在着腔隙,充满外淋巴液,称为 外淋巴间隙(Perilymphatic Space)。后者对来自于足板的震动产生缓冲作用,削弱足板的过强震动,避免内而受到强声的损伤。
当膜迷路积水时,球囊首先发生膨胀和扩大,严重者会 抵住镫骨足板 的内侧面,直接影响到该听骨的活动。

镫骨足板、球囊和椭圆囊
按照中耳阻抗的形成原理,
声阻(R)= 质量(Mass)x 劲度(S)x 摩擦力(F)。
梅尼埃病中,球囊因积水而膨胀和扩大,直接抵住足板内侧面,增加了听骨链的劲度 ,进而提高了 声阻 。中耳传声系统中,传声阻力的增加,必然消耗声音的能量,结果造成传入迷路内的能量变小,听觉的 敏感度 就会下降。这就是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能够造成传导性 听力损失 的原理。当然,这种听力损失产生于听骨链,缺员与内耳的积水,也就是膜迷路积水引发的传导性听力损失。至此,我们知道了膜迷路积水不仅能够造成基底膜的移位。也会导致听骨链的传导性能下降,结果不仅有感音性听力损害,还有 传导性听力减退 的部分。

球囊扩大,蜘蛛镫骨足板
试验中,随着甘油进入膜迷路,发挥高渗脱水作用,减少积水,缓解了膜性结构和感受器的受压,进而恢复功能。尤其是球囊随着脱水,容积缩小,与镫骨骨板分离,听骨链的劲度降低,声阻减小,也就改善了梅尼埃病传导性听敏度。这就是甘油试验的原理,甘油的作用不仅在于改变了内耳的听觉功能,同时,也增进了中耳的传导作用,使得传导性听力损失得以改善。所以呀,甘油的脱水作用对于传导性听力的改善就是该试验采用气导听力 评估结果的基础 。
与气导听力相比较,在甘油试验的过程中,骨导听力的恢复较慢 ,往往超过该试验的时间,即 2 - 2.5 小时。因此,临床上采用气导听阈的改变作为指标,作为评估甘油试验的结果,主要是通过 甘油口服 - 膜迷路脱水 - 球囊容积缩小 - 脱离与镫骨足板的接触 - 听骨链的劲度降低 - 中耳传声系统的阻抗降低 - 气导听力得以改善。无疑,甘油试验中,气导听力的改善反映了球囊积水的缓解,后者也是膜迷路的部分,进而提高了传导性听力;但是,着并不意味着耳蜗感觉细胞功能的恢复,仅能够说明球囊积水的缓解,使得中耳传声功能的提高,进而间接地证明了膜迷路积水和改变。用中耳功能的变化评估内耳的形态改变,这体现了中内耳的结构和功能的 联系 ,也是甘油试验了解膜迷路流体动力学的主要原理。
服用甘油后,膜迷路的积水得到缓解,尤其是球囊膨大和扩张引发的传导性听力损失,虽然这并不是耳蜗功能的改善,但却反映的膜迷路的积水和扩大得到了缓解,进而证明了膜迷路内存在着积水状态,为诊断梅尼埃病和甄别发病的类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就是甘油试验采用气导听阈作为评估标准的原因,也是我的粗浅认识 。
尚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编辑于 04-05 · 浏览 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