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ADIOLOGY | 前列腺癌骨转移成像新突破: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学联合应用

点击此处获取完整论文原文
近日,iRADIOLOGY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adiomics applied to prostate cancer bone metastasis imaging: A review(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学应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成像)的论文,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测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曙光。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骨转移的发生往往预示着疾病已进入晚期阶段,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检测方法,如核医学扫描(骨闪烁扫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恶性骨病变,但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局限。
在这篇综述中,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放射学系等机构的研究团队,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和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成像中的最新应用进展。研究指出,AI和影像组学能够提取和分析成像数据中的关键信息,有助于实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早期检测、精准诊断和有效管理。
文章详细回顾了近年来基于AI和影像组学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成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两大类方法:一是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技术,二是基于影像组学的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研究人员能够实现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的精确分割、分类和量化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其中,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技术,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等,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测中展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影像组学方法则通过对成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提取出能够反映肿瘤异质性、生长速度和侵袭性的定量特征,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该综述还强调了前列腺癌骨转移成像中的异质性问题。研究表明,不同患者以及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骨转移病灶在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AI和影像组学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病灶的精确检测和分析,还能够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AI和影像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成像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加精准、高效和个性化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检测方法和管理策略的出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作者及单位:
S. J. Pawan1,2, Joseph Rich3,4, Jonathan Le4, Ethan Yi4, Timothy Triche5, Amir Goldkorn6, Vinay Duddalwar1,2
1.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Keck School of Medicine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2. Radiomics Lab, Keck School of Medicine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3.Bi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adena, California, USA
4.Keck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5.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Center for Personalized Medicine, Children's Hospital,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6.Department of Medicine and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Medicine, USC Norris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 Keck School of Medicine, LosAngeles, California, USA
引用格式:
Pawan SJ, Rich J, Le J, Yi E, Triche T, Goldkorn A,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adiomics applied to prostate cancer bone metastasis imaging: a review. iRADIOLOGY. 2024; 2(6): 527–38.
期刊推荐

● iRADIOLOGY《智能影像学(英文)》(Online ISSN: 2834-2879,Print ISSN: 2834-2860)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分会的官方出版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滕皋军、中国科学院田捷教授、北京医院陈敏教授担任期刊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海洋教授担任期刊名誉主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程震教授担任主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左石教授担任共同主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波教授担任执行主编,北京大学王凡教授等担任副主编。
● 本刊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清华大学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和Wiley出版发行,是一本国际性同行评议和开放获取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医学影像英文期刊。
● 该刊物主要关注功能和分子影像学及以影像学为基础的治疗学方面的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进展,内容涵盖生物医学成像、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功能和分子成像以及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文章类型包括:社论、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病例图片、指南和共识、评论。
● 本刊的创办发行,将为我国放射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优秀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力推动我国放射医学事业发展。
● 本刊已被国际知名数据库DOAJ、Scopus收录。2024年获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 2025年前免收版面费,针对接收文章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润色服务。
关于投稿
iRADIOLOGY竭诚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人员、学者、创新者和研究生积极向期刊投稿!
如果您想了解关于期刊更多的信息,可以点击此处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
最后编辑于 03-31 · 浏览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