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反复情绪低落、紧张不安伴失眠6年,加重3个月。”为主诉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
姓名:张XX 性别:女 年龄:42岁 职业:中学教师
婚姻状况:已婚 居住地:河北省石家庄市
就诊日期:2023年10月15日
【主诉】:
反复情绪低落、紧张不安伴失眠6年,加重3个月。
【现病史及既往史】:
患者6年前因工作压力大(担任毕业班班主任)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伴持续性紧张、担心,每日3-4次焦虑发作(持续30分钟至1小时),发作时伴心慌、手抖、出汗及呼吸困难,夜间入睡困难、早醒(每日睡眠仅3-4小时)。2020年首次就诊诊断为"焦虑障碍",服用帕罗西汀20mg/日2个月后症状部分缓解,但自行停药后复发,呈现季节性加重(秋冬季显著),每年需请假1-2周。近3年病情复杂化:①认知功能持续下降(备课效率低、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障碍);②反复躯体症状(胃肠功能紊乱、非特异性头痛);③每月1-2次惊恐发作(急诊排除器质性疾病)。3个月前因职称晋升失败病情急剧恶化:出现被动自杀意念、强迫性检查行为、社会功能重度受损(无法工作),伴显著体重下降(BMI 18.7)及闭经。
既往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史:其母有“抑郁症”病史。
【检查】:
1. 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合作,表情焦虑,语速快,反复强调“控制不住担心”。情绪低落伴易激惹,存在“早晨情绪最差”的昼夜节律。未查及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
2. 躯体检查:血压130/85mmHg,心率92次/分,余无异常。
3. 量表评估:HAMD-17评分24分(中度抑郁),HAMA评分21分(明显焦虑)。
4. 辅助检查:
①神经心理学评估:MoCA评分24分(视空间与延迟回忆受损)
②内分泌检查:FSH、LH降低,皮质醇昼夜节律紊乱
③胃肠镜检查:轻度浅表性胃炎
【临床诊断】:
1. 复发性抑郁障碍伴焦虑症状(F33.2)
2. 广泛性焦虑障碍(F41.1)
3. 躯体症状障碍(F45.1)
4. 神经认知功能损害(R41.3)
【治疗经过及结果】:
患者接受阶梯式综合治疗,急性期(0-4周)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控制核心症状,配合TBS-rTMS物理治疗,2周内焦虑发作减少50%,4周时抑郁评分显著改善。巩固期(4-12周)针对残留症状调整方案:加用安非他酮改善认知功能,联用益生菌调节胃肠症状,同步开展正念认知治疗,8周时认知测试评分提高,12周恢复部分社会功能。维持期逐步减停苯二氮䓬类药物,持续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患者情绪稳定,体重恢复,工作能力逐步重建。整个治疗过程体现症状维度(情绪-认知-躯体)的针对性干预策略。
总结与讨论
本病例展示了难治性抑郁伴焦虑的诊疗要点:①诊断需重视症状演变过程,本例从单纯焦虑发展为抑郁-焦虑-认知损害-躯体症状的复杂谱系;②治疗体现"精准分期"原则,急性期快速稳定症状,巩固期多靶点干预,维持期预防复发;③特别关注到SSRI治疗史患者换药策略(艾司西酞普兰)、物理治疗新模式(TBS-rTMS)及肠道菌群调节的协同价值。启示临床对慢性化患者应定期评估认知功能,治疗需整合医患共同决策以提高依从性,后续建议通过脑影像学追踪神经可塑性变化。该案例为抑郁障碍共病治疗提供了生物-心理-社会干预的范本。
最后编辑于 03-31 · 浏览 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