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的临床处理
1. 低钾血症的概述定义与诊断标准: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分轻、中、重度,血清钾测定结合临床综合判断,细胞内外钾分布异常时血钾浓度可能不反映真实钾含量。流行病学特征:在特定人群如禁食、呕吐腹泻、使用某些药物者中常见,了解其流行特点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
2. 常见病因及机制:钾摄入不足长期禁食或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昏迷患者,若营养支持不足易发生低钾血症。偏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偏好低钾食物,忽视富含钾食物可致钾摄入不足引发低钾血症。钾排出过多利尿剂应用:排钾利尿剂长期或大量使用可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钾。盐皮质激素过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使醛固酮分泌过多,促进钾排泄,常伴高血压、低肾素血症。肾小管性酸中毒:近端或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使肾小管排酸障碍,钾代偿性排出增加,常伴代谢性酸中毒。胃肠道丢失:严重呕吐(如幽门梗阻)、腹泻(如霍乱、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更易引发)、胃肠引流可使钾大量丢失。肾脏丢失钾向细胞内转移碱中毒: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时细胞外氢离子浓度降低,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胰岛素应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过大或未及时补钾,可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β -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治疗哮喘时,可使血清钾浓度降低,尤其对有低钾风险患者需警惕。
3. 临床表现与诊断路径神经肌肉系统症状:早期下肢肌肉无力,渐向上蔓延,严重时累及呼吸肌,可伴肌肉疼痛、痉挛、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状与血钾降低程度相关。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严重时可致心室颤动、心脏骤停,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ST 段压低、T 波低平或倒置、U 波增高、Q - T 间期延长等)。血压降低:可发展为休克,因低钾影响心脏功能和血管张力。消化系统症状:胃肠道平滑肌蠕动减弱,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严重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泌尿系统症状:长期低钾损害肾小管功能,致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夜尿增多,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不全。诊断路径详细询问病史:饮食、用药、胃肠道症状、内分泌疾病史等对病因诊断重要。测定血清钾浓度:关键检查,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尿钾浓度综合判断。其他相关检查:肾功能、血气分析、醛固酮水平测定、甲状腺功能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4. 治疗急诊处理原则与策略处理原则:及时补钾并纠正病因,补钾依血钾水平、症状、基础疾病确定速度和剂量,避免并发症,密切监测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治疗策略概述:轻度无症状者优先口服补钾;中度至重度或有明显症状者静脉补钾;补钾中监测血钾、心电图、尿量等。补钾途径与方法选择口服补钾适用情况:轻度低钾血症及能口服、胃肠道功能正常者,相对安全。药物选择与用法:常用氯化钾、枸橼酸钾等,氯化钾可制成缓释片或溶液,剂量依血钾调整,枸橼酸钾适用于特定酸中毒情况。静脉补钾适用情况:中度至重度低钾血症,尤其是有严重心律失常、呼吸肌无力等危急情况或不能口服者。药物选择与用法:用 10% 氯化钾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严禁直接静脉注射,控制补钾浓度和滴速。静脉泵钾适用情况:重度低钾血症伴严重心律失常等危急状况或胃肠道功能严重障碍者。药物用法:用 10% 氯化钾注射液稀释,依病情确定泵速,优先选中心静脉,外周静脉泵钾需注意护理观察。注意事项:精确控速,监测心电图、血钾,确保静脉通路通畅,肾功能不全者谨慎补钾并密切监测。补钾剂量的精准计算补钾量估算公式:根据血清钾浓度降低程度估算,实际补钾量需综合多因素调整。补钾注意事项:遵循 “见尿补钾” 原则,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后补钾,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者补钾需谨慎监测。特殊人群的低钾应对儿童低钾血症:生理特点特殊,补钾更谨慎,口服稀释后服用,静脉补钾浓度和滴速更低,密切观察不良反应。老年人低钾血症:多伴有基础疾病,耐受性差,补钾前评估肾功能等,选合适钾制剂,严格控制补钾速度和剂量,加强监测。孕妇低钾血症:综合考虑母婴安全,轻度优先饮食调整,中重度或有症状者可口服或静脉补钾,控制补钾速度和剂量,加强监测。药物致低钾的处理要点利尿剂导致的低钾血症:评估能否减量或停用,不能停用则补钾或联合保钾利尿剂,监测血钾。胰岛素导致的低钾血症:胰岛素治疗同时监测血钾并及时补钾,鼓励多吃富含钾食物。β -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导致的低钾血症:症状轻时饮食或口服补钾,症状重时暂停药物并静脉补钾,恢复后调整药物使用并监测血钾。补钾过程中的监测关键血钾浓度监测:初期每 1 - 2 小时测一次,接近正常后延长间隔,注意标本采集规范。心电图监测:持续监护,识别低钾和高钾迹象,结合血钾判断补钾效果。尿量监测:遵循 “见尿补钾”,尿量异常时评估肾功能和水钠平衡,调整补钾方案。其他指标监测:监测酸碱平衡、镁离子水平,观察临床症状变化,综合判断治疗效果。原发病的治疗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和术后监测;肾小管性酸中毒依分型治疗,定期复查。胃肠道疾病:呕吐腹泻者止吐止泻、补充水电解质,胃肠引流者据引流情况补钾和营养物,定期查电解质。肾脏疾病:急性肾衰竭少尿期限钾,必要时透析;慢性肾衰竭调整钾平衡,定期复查。并发症的预防与管控高钾血症预防:严格控制补钾速度和剂量,密切监测血钾,肾功能不全者更谨慎。静脉炎预防:选择合适静脉穿刺,稀释钾溶液,热敷等预防。心律失常加重预防:持续心电监护,根据血钾和心电变化调整补钾。
5.纠服 总结与展望核心要点:急诊处理综合评估,合理选择补钾途径和剂量,遵循补钾原则。监测关键:密切监测多项指标,及时调整方案,预防并发症。特殊考量:特殊人群和药物致低钾处理不同,强调多学科协作、护理配合和患者教育。未来展望:期待新型钾制剂、基因治疗和精准医疗发展,提升诊疗水平和患者预后。
最后编辑于 03-29 · 浏览 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