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卫星现象



血小板卫星现象是血液涂片检查中观察到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表现为血小板黏附在中性粒细胞周围。外周血涂片可见血小板围绕中性粒细胞周围呈簇状或环状分布,形成类似“卫星”的排列。
发生机制
1.免疫介导假说:EDTA等抗凝剂可能暴露中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位点(如Fcγ受体),与血小板表面的IgG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黏附。
2.其他因素:抗凝剂引起的细胞膜改变、温度敏感型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参与。
临床意义
假性血小板减少:该现象可能导致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误判为血小板减少(因血小板聚集未被计数),需通过人工镜检纠正。
疾病关联:少数情况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增殖性疾病或感染相关,但特异性不高。
类似现象鉴别~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彼此黏附成团,与抗凝剂或标本处理不当有关,但无中性粒细胞参与。
最后编辑于 03-27 · 浏览 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