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特应性皮炎的诊疗与科普实践

发布于 03-22 · 浏览 753 · 来自 Android · IP 北京北京

病例信息

特应性皮炎作为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一、案例详情

8岁的阳阳(化名),自2岁起反复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脱屑症状。最初仅在肘窝、腘窝处有少量皮疹,家长以为是普通湿疹,自行涂抹药膏后稍有缓解。但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愈发严重,全身皮肤受累,尤其是夜间,瘙痒难忍,严重影响睡眠。阳阳常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渗液,出现继发感染,学习和社交也受到极大影响,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家长带阳阳辗转多家医院,病情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来到我院皮肤科就诊。

 二、诊断过程 

接诊详细询问阳阳的发病过程、家族过敏史,发现其父母均有过敏性鼻炎。通过全面皮肤检查,可见阳阳全身皮肤干燥,有明显苔藓样变,肘窝、腘窝、颈部等部位有红斑、丘疹、抓痕和结痂。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清IgE水平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最终确诊为特应性皮炎。

三、治疗方案

针对阳阳的病情,我院皮肤科专家团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

1. 基础治疗:强调皮肤保湿,每日多次涂抹无刺激性的医用保湿霜,修复受损皮肤屏障。

2. 药物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但根据不同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强度和剂型,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带来的副作用;配合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减少糖皮质激素依赖。对于瘙痒严重影响睡眠的情况,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3. 心理干预:考虑到阳阳因疾病导致的心理问题,安排心理医生进行辅导,帮助他正确认识疾病,缓解焦虑情绪。

四、治疗效果与随访

经过3个月规范治疗,阳阳的皮肤症状明显改善,瘙痒减轻,睡眠质量提高。随访半年,病情稳定,仅在季节交替时出现轻微反复,通过调整治疗方案后得到有效控制。阳阳逐渐恢复活泼开朗,学习和社交也回归正常。

五、科普要点

1. 疾病知识普及: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免疫异常相关的慢性皮肤病,并非普通湿疹,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本质,避免因错误认知延误治疗。

2. 诱因与预防:科普常见诱发因素,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发等过敏原,以及气候变化、情绪波动、辛辣食物等。指导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湿润,定期清洗床上用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紧张,合理饮食。

3. 治疗理念:强调长期、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及家属急于求成、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的错误观念。解释药物治疗的作用、使用方法及可能的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告知患者皮肤保湿是基础治疗,需贯穿疾病治疗始终。

4. 日常护理:详细介绍皮肤护理方法,如选择温和、无香料、无酒精的护肤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皮肤摩擦。


总结与讨论

通过对阳阳这一特应性皮炎案例的深入讨论,医生能更精准把握患者需求,将复杂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特应性皮炎 (28)

最后编辑于 03-22 · 浏览 753

回复收藏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