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结核的诊治及手术方法
附睾结核常继发于尿路结核、前列腺或精囊结核,以逆行感染多见。病变常从附睾尾开始,在附睾尾部形成不规则肿块,呈干酪样变、脓肿及纤维化。少数血行感染引起的附睾结核,病变多从附睾头部开始。
多以附睾无痛性肿物为首发症状,表现为阴囊部肿胀不适或下坠感,附睾尾或整个附睾可触及不规则肿块,疼痛不明显。输精管受累时呈串珠样小结节。急性发作时阴囊局部出现红肿、疼痛,伴或不伴尿路刺激症状。
彩超是诊断附睾结核首选检查方法,还需结合血沉、胸片、结核菌素实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分泌物流出的患者可取分泌物进行结核相关检查;以无痛性结节或肿块就诊的患者,穿刺活检则是确诊的重要方法。磁共振成像既能清楚地显示病变部位,又能显示侵犯范围。附睾结核常常伴有泌尿系以及其他脏器结核,故不应满足单纯附睾结核的诊断,需要积极寻找原发病灶。
早期附睾结核应早期、规律、全程、足量、联合用药进行抗结核治疗,多数可以治愈。若局部干酪样坏死严重,侵犯睾丸,病变较大且有脓肿形成,或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在药物治疗配合下作附睾及睾丸切除术。
对于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的患者,如肺结核,应在痰结核杆菌阴性、抗结核治疗持续至少2周,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对于合并肾结核的患者,视肾脏病变程度,给予抗结核治疗或行肾脏切除术;对于骨关节结核、皮肤软组织结核患者,同时行病灶清除术或分期手术。
手术方法
【适应症】
经抗结核治疗无效者,尤其是已形成寒性脓肿,与皮肤粘连,或已形成窦道者。
【禁忌症】
未婚未育者为相对禁忌症。
【术前准备】
1.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至少2周;
2.如合并有混合感染,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控制;
3.术前1天备皮,剃去阴毛。
【手术步骤】
1.切口:阴囊前外侧纵行切口。逐层切开阴囊壁直至睾丸鞘膜壁层。分离鞘膜囊连同阴囊内容物挤出切口外。
2.探查附睾:切开睾丸鞘膜,显露睾丸、附睾及远端精索。检查附睾病变大小、范围及粘连程度,特别注意与精索血管有无粘连。决定行附睾切除术,先将输精管自精索中游离出来。
3.游离附睾:先游离附睾体部,用组织钳将附睾体部提起,用小圆刀或剪刀将附睾体从睾丸上游离出来,注意不要损伤邻近的精索血管。再继续向上和向下游离附睾头部和尾部。可从睾丸白膜表面游离,如粘连紧密时,可于附睾的脏层鞘膜表面进行游离,避免损伤精索血管。
4.切除附睾:整个附睾自睾丸上游离出来之后,于高位切断输精管,附睾即被切下。睾丸创面用细丝线间断缝合。
5.处理输精管残端:应于高位尽量多地切除输尿管,残端使用石碳酸、乙醇及盐水涂,再用丝线结扎。为避免残端引起切口感染,也可在阴囊根部另戳一孔,将残端拉出,固定于皮肤上。
6.缝合切口:切除多余的睾丸鞘膜,并翻转缝合。缝合精索外筋膜,以覆盖精索血管。从阴囊底部另作一戳口置入橡皮片引流。将睾丸放回阴囊内,用细丝线作垂直褥式缝合。
【术中注意要点】
1.合并阴囊窦道者,应环绕窦道口作梭形切口,用丝线将皮瓣向内翻转缝合,以减少窦道污染。
2.术中注意不要损伤精索血管。精索血管在附睾头部内侧进入睾丸,故在剥离附睾头体部时,应紧贴附睾壁进行。
3.附睾结核病变可蔓延至睾丸,按病变范围行部分或全睾切除术。如双侧睾丸均有结核病变,必须注意尽量保留部分睾丸功能。
4.彻底止血,尽可能不置引流,以免切口不愈或窦道形成。必要时也可另戳口置入橡皮引流条。
【术后处理】
1.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至少6个月。
2.术后托起阴囊。
3.引流物于术后24~48小时拔除。
4.术后5-7天拆线。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泌尿外科学习笔记”
最后编辑于 03-16 · 浏览 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