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常见输血误区

发布于 03-15 · 浏览 609 · IP 河南河南

输血是临床救治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尤其在外伤大失血、手术出血等抢救过程中十分重要。然而,输血治疗同时也存在着感染性及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生活中人们对输血认识不足,难免会有一些误区,不防我们来作一解释。

误区一:输近亲的血更好?

有人认为,只要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相同,近亲之间输血会更安全。

其实,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属间输血,较非亲属间输血更容易发生一种名为“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疾病,这种病的死亡率极高。

亲属间(尤其是父母与子女间)输血,发生该病的危险机率远比非亲属大得多,主要与供血者组织兼容性抗原的单倍基因有关。当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液的HLA单倍型相同时,受血者由于疾病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抑制,不能及时识别和排斥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以致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得以在受血者体内增殖,最终反客为主,对受血者的机体发起“排异”攻击。

该病患者在输血后数天至数周内可出现发热、皮疹、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血及黄疸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除非没有合适的非亲属关系血源,否则不可进行近亲输血。



img


误区二:输血越新鲜越好?

供血服务中,常会碰到患者及其亲属提出要新鲜血的情况,认为输注的血液越新鲜越好。

新鲜血由于其血液成分活力高,纯度大,有害物质如钾、氨、乳酸等相对较少。但是凡事均有两面性,特别是全血,因为新鲜,其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数量也相对多,在体内植活、增殖,将患者的组织器官识别为非己物质,进行免疫攻击、破坏,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几率也高。

此外,因为受检测条件和检测能力的限制,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测“窗口期”始终难以避免,导致一些传染病因子未能及时地检测发现。但随着血液保存期的延长,血液中的一些感染因子会被灭活,如梅毒螺旋体在4℃下低温保存72小时便可完全自行灭活。

因此,刚采集的新鲜血液直接输注可能会存在一定隐患,只要是在有效保存期内的血液,从传染疾病的风险上来说,反而是保存期长的相对更为安全。



img

误区三:全血成分多,输全血更好?

有人认为,全血的成分更全面,输全血比输成分血效果会更好。

其实,输全血并不好。首先,全血的成分并不全。血液中各种成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不同的保存期限,全血在4℃条件下保存,只能对红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而对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保护作用很小,这些成分很快会失效,特别是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全血中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

其次,输全血会增加风险。老年人、婴幼儿、心功能不全者,全血输注过多,极易引起循环系统超负荷。全血中白细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量很少,几乎不起治疗作用,相反可使受血者产生相应抗体,引起发热、过敏等输血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提倡成分输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从而减少经输血感染疾病与免疫反应的风险。



img

误区四:输血可以补身体?

一些体弱的病人认为“失血补血”,会提出输血补身体的要求。

其实,血液作为人体的一种组织,主要发挥着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和凝血止血等功能,对增加人的体质和营养没有直接效果。相反,输血要冒着可能传播疾病和引起输血反应的风险,弊大于利,这样把血液当成营养品来输注是不可取的,还会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的输血原则是能不输血就不输,能少输不多输。即使人体发生失血,一般来说,对失血少于800毫升的成人,或者失血少于全身血容量20%的儿童,一般不考虑输血,而主要输注适量晶体盐溶液以恢复血容量,保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

误区五:血型相同就可以直接输血?

血型系统是比较复杂的,我们通常所熟知的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但此外还有Rh血型系统等众多血型系统。临床上在输血前除鉴定ABO血型外,还要进行Rh分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并且根据凝集反应原理,将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做交叉配血实验,在体外确证两者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也相容,方可进行输血以确保输血安全。

在输注血浆、机采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品时可以直接同型输注,不需要交叉配血,因为它们当中不含红细胞,无凝集原。

误区六:O型血是“万能血”?

有人认为,O型血可以输给A、B、AB型血的人,所以是“万能血”。

其实,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是在抢救生命的紧要关头,受血者ABO血型鉴定困难或同型血不足,而O型血又充足时才适用,以解燃眉之急。

其次,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受血者的是配血相合的O型洗涤红细胞(成分血),而非O型全血。因为O型血人的红细胞上缺乏A、B抗原,不致于发生溶血反应;但是O型全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抗B抗体,它能致敏或凝集A、B、AB型红细胞,使之寿命缩短或立即破坏。因此,我们不主张异型输血,而强调同型血相输。



img

由此可见,正确认识输血的误区非常重要,掌握了这些关于输血的知识和注意事项等,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更好地保障身体健康安全。

最后编辑于 03-15 · 浏览 609

回复收藏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