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室壁瘤ST段抬高VS心肌缺血ST段压低

心血管病学医学生 · 最后编辑于 03-15 · 来自 iOS · IP 安徽安徽
764 浏览

室壁瘤和心肌缺血二者的损伤电流都从心外膜指向心内膜。为什么在相关导联会表现为ST段不同的表现呢?

1. 纤维化区域的特点: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后形成的瘢痕组织,表现为心肌纤维化。纤维化的区域丧失了正常的电活动能力,始终保持负电位。

局部集中性:

 - 纤维化区域通常局限于特定的心肌部位(如左心室前壁或侧壁),形成一个明确的负电位区域。

 - 这种负电位区域的存在使得损伤电流的终点更加集中,而不是像急性缺血时那样分散。

纤维化区域通常位于心内膜下或透壁层,而胸前导联(如 V4-V6)的正极靠近心外膜。尽管纤维化区域本身靠近心内膜,但其产生的负电位效应会通过周围正常心肌传导到心外膜附近。


2. 损伤电流的空间分布

(1)急性心肌缺血的情况

- 在急性心肌缺血时,缺血区域的心内膜下心肌细胞超极化,形成负电位。

- 损伤电流的方向是从正常心外膜(正电位)指向缺血的心内膜(负电位)。

- 由于缺血区域的电活动是动态变化的,损伤电流的终点(负电位区域)较为分散,且远离导联正极的位置。

- 因此,对于导联来说,这种分散的电流方向更容易表现为背离导联正极。

(2)室壁瘤的情况

- 在室壁瘤的情况下,纤维化区域始终保持负电位,且这种负电位效应更加稳定和集中。

- 纤维化区域的负电位通过周围正常心肌传导到心外膜附近,使得损伤电流的终点(负电位区域)更接近导联正极的位置。

- 结果:对于导联来说,这种集中且稳定的电流方向实际上更接近朝向导联正。

3. 导联正极与纤维化区域的关系

- 胸前导联的位置:

 - 胸前导联(如 V4-V6)的正极靠近左心室侧壁或前壁的心外膜。

 - 如果纤维化区域位于左心室侧壁或前壁,其负电位效应会通过周围正常心肌传导到心外膜附近,从而更接近导联正极的位置。


 - 如果损伤电流的终点(负电位区域)更靠近导联正极的位置,则导联记录到的电压为正,表现为 ST段抬高。


4. 关键点:纤维化区域对电流终点的影响


 - 室壁瘤的纤维化区域始终表现为负电位,且这种负电位效应不会随时间变化。

 - 这种稳定性使得损伤电流的终点更加明确且集中。


- 纤维化区域的传导性:

 - 尽管纤维化区域本身位于心内膜下或透壁层,但其负电位效应会通过周围正常心肌传导到心外膜附近。

 - 这种传导作用使得损伤电流的终点(负电位区域)更靠近导联正极的位置。

左心室室壁瘤形成 (19)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35)
回复收藏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