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国家体重管理的步伐,别让肥胖给麻醉埋雷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未来将有更多人面临肥胖风险。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最近,国家号召体重管理,这可真是个关系到每个人健康的大事!你也许会纳闷,体重和麻醉能有啥关系?这么说吧,要是不幸生病需要手术,肥胖在麻醉这一环节,真能带来不少意想不到的麻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唠唠,肥胖病人在麻醉中到底多了哪些危害。
先来说说呼吸这件“要命”的事儿。肥胖的朋友,平时稍微动一动就气喘吁吁,这是因为身体被过多的脂肪拖累了。到了麻醉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胸廓就像一个灵活的小气球,能够自由地扩张和收缩,让空气顺畅地进出肺部。可肥胖病人呢,他们胸廓和腹部堆积的厚厚脂肪,就像给这个“小气球”套上了一层厚厚的枷锁,使得肺的顺应性降低。啥是顺应性?简单讲,就是肺舒张和收缩的容易程度。现在肺被束缚住了,功能残气量减少,气道阻力也增加了。麻醉诱导后,人就像被施了定身咒,肌肉放松下来,舌头特别容易往后坠,一下子就把气道给堵住了,就好比下水道被杂物堵塞,水流不通畅,气体也没法顺利进入肺部,通气变得异常困难。
而且,很多肥胖病人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晚上睡觉鼾声如雷,还时不时地“憋气”。麻醉之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再加上手术时医生可能会根据需要调整病人的体位,这些都可能让呼吸变得更加艰难,术中特别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这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要是进气和排气都不顺畅,车子肯定跑不起来,人也一样,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再聊聊循环系统。肥胖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方面的毛病,就像一辆年久失修的老爷车,心脏和血管这个“动力系统”已经不太给力了。麻醉药物就像是给这辆“老爷车”加了一种特殊的“油”,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手术当中,血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血压太高,心脏就得拼命工作,心肌就容易缺血;血压太低,全身的器官又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而且,肥胖病人的血液就像浓稠的糖浆,黏稠度高,下肢静脉血流还特别缓慢,麻醉之后,人又不能随意动弹,这就更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这血栓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旦脱落随着血液流到肺部,引发肺栓塞,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接着讲讲代谢系统。肥胖病人常常存在胰岛素抵抗,简单说,就是身体里的胰岛素不能好好地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血糖调节能力变差了。手术和麻醉对于身体来说,就像是一场来势汹汹的暴风雨,会让血糖进一步失控。手术当中不能吃东西,再加上麻醉药物的影响,有时候血糖又会降得太低。这血糖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一会儿爬到山顶,一会儿又跌到谷底,可把医生们忙坏了,得时刻盯着,想办法把这个“调皮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些其他的麻烦事。比如肥胖病人的气道,那可是麻醉医生的一大挑战。他们脖子粗短、下颌短小,从外观上看,就好像脖子和脑袋直接连在了一起。在麻醉的时候,医生需要用喉镜把声门暴露出来,然后插入气管插管,以保证病人在手术中能够正常呼吸。可对于肥胖病人来说,这个过程就像是在黑暗的迷宫里寻找出口,困难重重。喉镜很难把声门完全暴露出来,气管插管的难度和失败率大大增加。要是遇到紧急情况,插管插不进去,那就得紧急建立有创气道,这对病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外,肥胖病人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也和普通人不太一样。药物进入身体后,会在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肥胖病人的身体就像一个独特的小宇宙,脂溶性药物在这个“小宇宙”里的分布和消除都发生了改变。这就好比同样一杯水,倒在小杯子里和倒在大杯子里,水位上升的高度肯定不一样。麻醉药物在肥胖病人体内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可能受到影响,医生们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小心翼翼地调整药物剂量,就像在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麻醉效果。
最后,手术后肥胖病人还容易出现感染的问题。因为他们皮下脂肪厚,手术切口相对比较大,而且脂肪组织的血运又不好,就像一片缺乏养分的贫瘠土地,种子很难生根发芽。这样一来,术后切口愈合就比较困难,细菌还特别容易在这个“温暖潮湿”的环境里滋生繁殖,发生感染的风险也就更高了。
所以说,肥胖病人在麻醉中面临的这些危害还真不少。不过大家也别太担心,现在的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麻醉医生们都很有经验,他们会在手术前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出最适合的麻醉方案,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保障病人的安全。当然啦,为了咱们自己的健康,响应国家的号召,做好体重管理,保持健康的体重才是关键。管住嘴,迈开腿,让我们一起和肥胖说拜拜,远离这些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最后编辑于 03-13 · 浏览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