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铁饭碗”碎了一地:我们还需要公立医院吗?


公立医院,似乎一直都是“铁饭碗”的代名词。我在2018年大学毕业时,也是对“不稳定”的民营医院有着深深的误解,尤其是那几年莆田系医院事件爆发,让民营医院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相对于民营医院的不稳定,我也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坚定不移的选择铁饭碗的公立医院。进入公立医院以后,也能感受到同志们那种铁饭碗在手,万事不愁的态度。大家都觉得公立医院有编制,不怕失业,不怕金融风暴,不怕医疗改革。但是,很快就开始打脸,全国各地相继爆出公立医院倒闭,公立医院的前赴后继的倒闭,也让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铁饭碗也不是不会破。
无独有偶,我大学寝室的寝室长,也遭遇了一场变革,他毕业后回到老家当地的县第二人民医院工作,虽然比不上县人民医院,但是,毕竟也是属于县级医院,无论从水平还是病人数量,在全县仅次于县医院。入职县第二人民医院的普通外科,因为他们医院还没有细分专业,所以,普外科属于大外科,基本是外科病人都收,一个月工资也能拿到一万五左右,就这样在去年(2024年)取得普通外科主治医师的职称,但是,听他讲述,从他入职以后就明显感觉医院的后劲不足,医院太多医生都秉持活着就好,就如同机关单位的保安老大爷,每天就是喝茶看报,偶尔坐会儿门诊,大部分时间都是做个人的事情。随着医疗发展迅速,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大力发展医疗水平,顺利升级为三级综合和三甲中医院后,这两家医院的业务量突飞猛进,导致他们仍停留在二级综合医院没有丝毫的竞争力,最终在去年(2024年)医院宣布倒闭,人员解散。很快医院又传来一个消息,他们医院因经营不善,由某集团公司收购,成为公转私,医院成为民营医院,医院内的医生可以自行决定去留。我寝室长最终认为,医院需要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所以,他决定离职后,凭借自己的外科主治医师的身份,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成功入职县中医院。我问他,你是否已经对公立医院没有信心了?他说,一次失败只能告诉我,公立医院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铁饭碗”了,但是,公立医院仍是我工作首选的目标,毕竟公立医院在我们这种小地方,属于权威,没有特别有实力的民营医院,最值得信任的还是我们公立医院。
从“铁饭碗”到“瓷饭碗”的转折
2018年时,公立医院数量减少158家、民营医院暴增2361家的数据已初现端倪。但当时鲜有人意识到,这仅仅是公立医院“黄金时代”落幕的开端。此后数年,公立医院倒闭的新闻逐渐从“罕见”变为“常态”——从四川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因负债2000万关停,到河南新乡市第三人民医院因经营困难被注销执业许可证,而广东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24年因欠薪10个月宣布破产。截至2025年初,全国已有至少806家医院。更令人震惊的是,连三级医院也难以幸免。2025年2月,成都一家注册资金1.49亿元的三级综合医院因负债2.28亿元宣告破产,其患者直言“过度医疗、费用虚高”加速了医院的崩塌。同年,唐山南湖医院这一曾投资超20亿元的“民营医疗明星”也突然停诊,暴露出公立与民营医院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
为什么公立医院会倒?钱、人、信任都没了
钱不够:财政补贴缩减,医院负债率超50%,有的甚至借钱盖楼后患者寥寥,最终资金链断裂。医院提前兑付医保资金,医保资金迟迟无法到账,拖垮医院。
人跑了:患者宁愿挤三甲或选民营医院,二级医院成了“夹心层”——技术拼不过三甲,服务比不过民营医院。
信任崩了:挂号3分钟、看病冷脸、费用虚高、工作懈怠、以药养医、医疗反腐……发现民营医院诊疗量远反超公立医院。
你身边的医院还好吗?是否也遇到过挂号难、服务差,或是突然关停的无奈?
一起聊聊:公立医院的未来,到底该往哪走?我在评论区等你呦。
最后编辑于 03-12 · 浏览 52.6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