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一文说清:ATA关于甲状腺癌观察的态度、条件和范围

发布于 03-10 · 浏览 754 · IP 广东广东

前 言


各位兄弟姐妹们!

与其天天“辟谣”不如直接正面阐述

本期文章

Jeff就系统整理一下

ATA指南关于甲状腺癌观察的态度、条件和范围

目的很明确:谣言止于智者


ATA2024版指南草案

美国ATA2024年甲状腺癌指南(征求意见稿汉化版).pdf


img


一、 ATA对甲状腺癌观察的态度


img

ATA2024版甲状腺癌指南草案

关于甲状腺癌观察的态度见推荐11

可以用6个关键词来界定:


1.可能合适:提示了观察证据的不充分和推荐的不确定性

2.一部分:强调了适用对象是有选择条件的部分人群,不是全体人员,更不能盲目躺平

3.T1a:是指结节最大径≤1cm

4.乳头状癌:排除了髓样癌、低分化未分化、高级别分化癌、其他部位转移过来的癌等,不能发现结节就开始躺平

5.条件推荐:提示观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不是盲目躺平的

6.低质量证据:提示证据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情况可能与研究估计情况不大相同,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的证据


拓展阅读:

1.ATA指南,主动观察并不是主流的管理方式!

2.甲状腺癌观察文献塌房,问题出在哪里?

3.ATA官方澄清!甲状腺癌“主动观察”和“被动等待”完全不同!

4.甲癌躺平观察,竟是吃人的“淫梦戏猴”高端局!

5.天塌了!1/3日本kuma观察标准低危的患者术后病理中高危!


img


二、ATA甲状腺癌观察的条件


img

根据ATA2024版甲状腺癌草案中文版

关于甲癌观察有如下11个限制条件:


1.乳头状癌:不包括髓样癌、低分化未分化、高级别分化癌、其他部位转移过来的癌等

2.T1a:初次发现的T1a(≤1cm)

3.排除高危亚型:不是高细胞、柱状和靴钉亚型

4.没有喉返神经侵犯迹象

5.没有气管或者食管侵犯的迹象

6.没有明显的腺外侵犯迹象

7.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

8.没有发现远转

9.不靠近被膜

10.年龄>60岁比年龄<40岁的患者更适宜观察

11.患者接受以及合适的医疗团队


确定哪些患者适合主动监测,需要患者、内分泌科医生、外科医生和其他临床医生的共同决策。除了患者对立即手术与主动监测的偏好之外,还应考虑肿瘤特征,患者性格以及医疗团队提供长期观察随访的能力。


拓展阅读:

1.终结问答:≤5毫米的甲状腺癌该怎么办?

2.11-4:科技躺平!精准排查侵袭性甲状腺癌(侵袭亚型、低分化、未分化等)

3.01-13:高细胞亚型乳头状癌,<1cm乳头状癌中不能躺平观察的真凶

4.01-12:靴钉亚型(Hobnail PTC),能直达未分化的乳头状癌

5.01-17:柱状细胞亚型乳头状癌,哥就是个传说

6.20-05:降钙素正常,就能排除髓样癌吗?

7.7-04:当甲状腺癌遭遇喉返神经,亿万年物种进化遗落的瓜和今天的佛

8.什么样的甲状腺癌会侵犯气管?

9.8-27:揭开甲状腺癌与气管壁夹角中隐藏的秘密

10.7-03:甲状腺癌位置如何?癌结节和气管之间4种关系及风险等级建议

11.终极问答:甲状腺癌被膜侵犯该怎么办?

12.甲状腺癌与被膜的4种位置关系

13.甲状腺癌包膜侵犯和被膜侵犯有什么区别?

14.8-23:甲状腺癌被膜侵犯如何精准判断?

15.7-13:甲状腺癌被膜侵犯、局部侵袭及观察风险

16.7-14:裸奔的甲状腺,以及被低估的甲状腺癌被膜侵犯风险


img


三、ATA甲状腺癌终止观察的条件


根据ATA2024版甲状腺癌草案中文版

关于甲癌穿刺、终止观察和手术的情形:


01、穿刺条件


1.≤1cm的低风险结节不建议穿刺

2.≤1cm的高风险结节、有侵犯、有淋巴结转移、有考虑是髓样癌、高级别分化癌、其他部位的癌转移的,并不受尺寸≤1cm的限制,该穿就穿。

这也是ATA指南中,这部分内容看起来似乎前后矛盾的地方,上一句刚刚说≤1cm的结节不推荐穿刺,后面又写穿刺诊断出≤1cm甲状腺癌,究其原因,ATA并没有禁止≤1cm结节穿刺,是不推荐≤1cm的低风险结节穿刺,对于高风险的结节,该穿刺照常穿刺。


img


02、停止观察和手术的条件


1.>1cm的:初次发现时就>1cm的甲状腺癌不符合观察条件,建议穿刺确诊后手术

2.观察期间结节增大3毫米的:初次发现癌结节≤1cm,符合ATA观察11项条件,但观察期间结节增大3毫米,评估后建议手术(这一条ATA的表述有一定的bug,Jeff控制>8毫米起)

3.观察上限1.3cm:即发现最大径1cm,观察增大3毫米计1.3cm,这是ATA观察的上限

4.侵袭亚型:发现结节是高细胞、柱状和靴钉亚型,无论大小,建议手术

5.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长径>8毫米,Jeff注),建议手术,CN1首选全切

6.喉返神经侵犯的:无论大小,建议手术


7.气管或者食管侵犯的:(>7毫米,Jeff注),无论大小,建议手术

8.发现明显的腺外侵犯的:无论大小,建议手术

9.观察期间新发现转移淋巴结的:之前没有淋巴结转移,观察期间新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无论结节大小,建议手术,CN1首选全切

10.发现远转的:建议手术(>9毫米,Jeff注),全切

11.结节靠近被膜的:需要结合气管、食管、喉返神经侵犯和前后被膜位置具体判断,为了避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ATA不建议对贴近后被膜的结节进行观察,这个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个体分析

12.儿童和青少年:≤18岁或20岁,没有观察研究数据记录,首先建议手术,儿童侵犯和转移的概率比较高,实在要观察的结合个体实际

13.患者心态不好:焦虑、有强烈的手术意愿的


注:对于结节靠近但未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者食管的患者,应与外科医生讨论是否适合继续观察。


img
img


后 记



ATA甲状腺癌指南的权威性

在业内毋庸置疑

整个250页的指南就是一个大型的文献综述

在全球范围内极具指导性和参考性

美国ATA2024年甲状腺癌指南(征求意见稿汉化版).pdf


然而ATA指南也并非十全十美

也经常因一些逆天的条款引起广泛争议

比如ATA2015版中备受吐槽的1-4cm首选半切

在2024版草案中

ATA自己分析的结果是复发率>20%

NCCN的证据是此部分患者改二刀57.5%

欧洲放射协会的证据是改二刀43%

没有任何指南是完美的

患者在选择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清楚


卸甲而行的分析预判体系

绝不是将ATA指南全盘照搬照抄

而是把卸甲而行2万中国人的真实数据

和各种指南、文献、研究相匹配的经验提炼

我们在博采众家之长同时

一直带着自己的脑子和思考

从来不会去迷信任何专家和权威


本期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阅读!

(20241209)美国ATA2024年甲状腺癌指南(征求意见稿汉化版).pdf (2.86 MB)
甲状腺癌 (57)

最后编辑于 03-10 · 浏览 754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