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读书笔记》全脑血管造影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办法

发布于 03-07 · 浏览 902 · 来自 Android · IP 陕西陕西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除了可提供血管的形态学信息、侧支代偿情况外,还可提供整个手术入路的信息。被认为是检查血管的“金标准”。主要缺点是有创伤、费用高,对管壁结构的判断差,且有 0.3%~0.5% 的卒中或死亡风险。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

术中血管壁斑块脱落、导管内血栓形成、气体栓塞等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方法包括:穿刺成功后给予全身肝素化,预防导管壁血栓形成;造影次序严格按照主动脉弓、弓上大血管及其分支超选择造影,禁止导管或导丝超越血管壁斑块,防止斑块破损或附壁血栓脱落;仔细检查并排空管道中的空气,预防气栓的发生;当证实远端血管出现栓塞时,根据病情给予溶栓或机械取栓;当患者出现气栓时,可给予高压氧治疗[49]。

(二)皮质盲

皮质盲表现为双眼视力丧失,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也可伴有遗忘、肢体偏瘫、头痛等其他症状[50],多见于椎动脉造影后,其他脑血管或冠状动脉造影后也可出现[51]。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痉挛、血脑屏障破坏有关,可能是一种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类似的疾病类型[52]。脑血管造影后的皮质盲无特效处理,需完善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后循环脑栓塞,可适当补液,促进造影剂排泄,同时给予血管解痉药物。皮质盲通常预后良好,数小时或数天内可完全恢复。

(三)动脉夹层

发生于股动脉或髂动脉的夹层多由于穿刺针或导管、导丝进入内膜下而未及时发现,因内膜破口位于血管夹层的远心段,而血管夹层位于近心段,为逆行夹层,不易继续扩大,一般数小时或数天后可自行愈合。如血管夹层延伸过深可能累及对侧大血管供血,应及时行局部血管造影,必要时请外科协助处理。

发生于弓上血管的动脉夹层为顺行夹层,应立即暂停介入操作,数分钟后行造影检查。如果未引起明显的管腔狭窄,血管壁没有明显的造影剂滞留,可不需特殊处理。如果管腔血流受到明显影响,可以考虑给予支架置入。

(四)血管迷走反射

拔除血管鞘、手工按压、加压包扎时刺激周围血管,患者可出现迷走神经反射,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下降,患者可有冷汗、苍白、四肢湿冷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当高龄、心脏功能不全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时,可危及生命。处理方法为解除血管刺激、静脉推注阿托品,并适当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升压。

(五)血肿形成

腹股沟局部血肿是最常见的穿刺点并发症。原因包括:凝血功能异常或使用了抗凝药物;术中反复穿刺股动脉,或穿刺时刺穿股动脉并同时累及股动脉的分支;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方法不当、时间不足,及患者出现剧烈咳嗽、便秘等腹压增加症状;穿刺侧下肢过早负重活动等。预防方法包括:术前明确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根据手术时间合理控制肝素用量;尽量减少股动脉穿刺次数;术后按压部位准确,按压时间不少于15 min;嘱患者避免剧烈咳嗽,卧床时间不小于24 h。少量出血可用机械压迫法处理。血肿多为自限性,可自行吸收。

(六)假性动脉瘤

股动脉穿刺后,血液可通过损伤的壁破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形成腔隙,造成假性动脉瘤[53]。收缩期动脉血液可经过瘤颈部流向瘤腔。舒张期血液可回流至动脉内。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包括:穿刺次数过多;穿刺部位偏低,股动脉偏细,致使穿刺损伤相对较大;血管周边软组织较多,不易压迫止血;动脉鞘尺寸较大等。大部分假性动脉瘤可在超声定位下局部对瘤颈部加压包扎,复查超声了解瘤体闭塞情况,3~5 d后瘤腔可以闭合;部分难以压迫闭塞的假性动脉瘤可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少数情况下可使用覆膜支架将假性动脉瘤闭塞或行外科手术切除或修补。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ⅠⅠ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ⅠⅠ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51(01): 7-13.

假性动脉瘤 (22)
皮质盲
脑血管造影后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病 (29)

最后编辑于 03-07 · 浏览 902

回复1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