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常规检查注意事项及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避免干扰因素:检查前 24-48小时内 禁止性生活、阴道冲洗、阴道用药(如栓剂、洗液),以免影响样本的微生物组成。
避开月经期:经血干扰检测结果,大量红细胞会掩盖病原体,深色或红色的样本也会导致干化学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建议在月经干净后 3-5天 进行检查。
症状出现时及时检查:若存在外阴瘙痒、疼痛、异常分泌物(如豆腐渣样、泡沫状、脓性白带)、增多、异味等症状,应尽快就诊。
二、样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正确取材位置:需以膀胱截石位,从阴道上1/3侧壁或后穹窿处(分泌物最多处)取材,避免从宫颈口或外阴取样,以防污染和漏检病原体,孕妇及未婚妇女谨慎采样。
无菌操作:使用无菌棉拭子或刮板,避免接触其他部位(如肛门)。
轻柔操作:动作需轻柔,减少患者不适,尤其是对儿童或绝经后女性。
患者自行取样时:需明确指导患者正确操作,避免污染或样本量不足。
另外要避免使用石蜡油、硅油等润滑剂,成片的油膜影响视野观察,少量的油滴容易误判为孢子。
三、样本送检的注意事项
及时送检:样本应在 30分钟内送检,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滴虫死亡、细菌过度繁殖或细胞溶解。
运输条件:某些病原体(如滴虫)对温度敏感,需按实验室要求保存(如常温或冷藏),第三方检测推荐冷藏运输,但滴虫活性受影响,容易死亡,目前为业界难题。
四、镜检过程的注意事项
制片要求:涂片需均匀、薄厚适中,涂片面积跟一元硬币大小差不多,过厚可能掩盖病原体,过薄可能导致病原体漏检,一般以能透过看清字迹为准。
染色方法选择:
生理盐水湿片:用于观察滴虫、念珠菌菌丝/芽生孢子、白细胞、线索细胞。背景复杂时建议用10% KOH溶液,溶解上皮和白细胞,可以更清晰的寻找念珠菌孢子。相差显微镜高倍镜视野用来判断Donders评分判断AV(需氧菌性阴道炎)的感染情况。
革兰染色:主要观察菌群情况,乳酸杆菌的多少,线索细胞有无,链球菌及区分细菌类型(如革兰阳性/阴性菌),判断Nugent评分。
显微镜观察要点:
低倍镜(10×):初步观察整体细胞分布及线索细胞、菌丝等。
高倍镜(40×):确认滴虫、真菌孢子、白细胞数目。至少观察10个视野。
注意区分 污染物(如棉花纤维、淀粉颗粒)与病原体。
避免误判:线索细胞需结合临床背景(如pH值)判断,避免与引起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的假性线索细胞混淆。真菌孢子需与脂滴或气泡鉴别。
五、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
结合临床症状:如检出线索细胞但无症状,可能为细菌性阴道病中间型,不一定需要治疗。
区分正常菌群与致病菌:乳酸杆菌减少、杂菌增多提示菌群失调。念珠菌少量存在可能为定植,需结合症状判断,没有症状可以不治疗,备孕人群及经阴道手术人群仍需要治疗。
注意混合感染: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阴道感染类型。
患者有明显症状时,若BV、VVC、TV、AV、CV均未检出,考虑进一步检查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HPV、单纯疱疹病毒等。
六、其他注意事项
多次检查的必要性:若症状持续或复发,建议复查或结合其他检测(如培养、PCR)。
特殊人群:孕妇、免疫抑制患者需更谨慎,避免漏诊潜在感染。
综合判断:白带常规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总结:白带常规镜检的准确性依赖于规范取样、及时送检、细致镜检及结合临床综合判断。检查结果需由专业医生解读,患者切勿自行诊断或用药。
最后编辑于 03-06 · 浏览 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