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谈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学医?

年轻人不愿意学医,这个话题说了很多年了,相信很多同行在有人询问建议的时候,也比较纠结,到底推荐还是不推荐。
丁香园社区之前也发起过一个投票,有近 3000 名站友参与,其中 73% 的站友表示后悔学医。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学医行列,多地都推出鼓励高中毕业生报考医学专业的政策,不少地区的卫健委也发出倡议书,甚至,直接发钱。
太仓市卫健委在 2023 年就修订了《关于鼓励太仓籍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医学类专业并回太工作的实施办法》, 《办法》中提到:
本科学生可一次性获得人民币 5 万元 政府资助资金;硕士研究生可一次性获得人民币 8 万元 政府资助资金,被评定为 D 类特聘人才的可获得 10 万元生活补贴。
那么,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学医了呢?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接受 @中国新闻周刊 采访时表示,当前年轻人不愿学医的现象,在一些人中确实不同程度存在,究其根源主要在于职业投入与回报失衡。
医学专业培养周期远超普通学科,本科需 5 年,规范化培训 3 年,硕士、博士深造还需 3-7 年。即便完成学业,基层医疗岗位薪资普遍偏低,年轻人难免权衡后认为"不划算“。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视频截图
他呼吁:加大财政对医疗人才培养和基层待遇的保障力度,应推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通过提升职业尊严感与社会支持度,构建更有利于医疗人才发展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治病救人”。
其实,针对赵长龙委员提到的职业投入与回报失衡的问题,除了提升基层待遇,也有不少针对其他方面的建议。
比如,葛均波院士曾建议建立体系缩短医生培养时间。他表示,目前国内医学生毕业后教育和研究生培养是割裂的,医院还有规培和专培制度,体系较为混乱,应该建立体系使人才培养更加节省时间,医生拿到执业证书后,哪怕不是博士也可以看病。
降低学医投入成本,改善基层待遇问题,也许能让年轻人重新对学医做出权衡选择。
对此,大家怎么看?
更多两会相关的医疗建议,还可以去 两会医疗建议专区>> 参加讨论
最后编辑于 03-06 · 浏览 57.8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