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期刊 | 功能基因组学破解卵巢癌耐药难题!CRL4抑制剂联合疗法开启精准治疗新篇章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标准治疗以铂类化疗(如顺铂)为主,但约80%患者最终因化疗耐药复发。耐药机制复杂,涉及DNA修复增强(如通过泛素化调控)、促生存信号通路激活(如MAPK/PI3K)等。传统化疗方案难以突破这一瓶颈,亟需针对肿瘤特异性分子弱点的新靶点。近日,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期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通过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发现,靶向CRL4(Cullin-4 RING E3泛素连接酶)的抑制剂KH-4-43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且与MEK抑制剂联用能克服耐药性,为卵巢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点击此处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原文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与癌症治疗潜力
UPS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由E1(激活酶)、E2(结合酶)和E3(连接酶)协同作用标记靶蛋白,引导其被蛋白酶体降解。传统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通过广谱阻断蛋白酶体活性治疗血液肿瘤,但因毒性大、对实体瘤效果有限,临床应用受限。精准靶向E3连接酶成为新方向:E3酶具有高度底物特异性,且某些成员(如CRL4)在肿瘤中异常活化,可能实现“选择性杀伤”。
CRL4的生物学功能与癌症关联
CRL4(Cullin-4 RING E3泛素连接酶)由支架蛋白CUL4A/B、适配蛋白DDB1和底物识别模块组成,调控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和表观遗传修饰。促癌作用:CRL4在卵巢癌中过表达,通过降解抑癌蛋白(如p21、p27)促进增殖,并通过修复铂类药物导致的DNA损伤增强化疗耐药。临床验证:此前,泛素化通路药物(如NEDD8激活酶抑制剂pevonedistat)在实体瘤中疗效有限,但提示靶向CRL4等特定E3酶可能减少毒性、提高疗效。
克服代偿性耐药的理论基础
单靶点抑制常引发代偿性信号激活(如MAPK通路),导致疗效下降。研究表明,CRL4抑制可能通过稳定某些促生存蛋白(如GRB2、NRAS)意外激活MAPK,形成“促死-促存”平衡。因此,联合抑制CRL4与MAPK下游效应分子(如MEK)可协同阻断肿瘤逃逸,这一策略已在其他靶向治疗(如BRAF/MEK联合)中验证。
基于卵巢癌耐药机制、UPS的靶向治疗潜力及CRL4的促癌特性,研究团队提出“功能基因组学驱动”的精准筛选策略,旨在发现CRL4抑制剂及其协同靶点,为克服化疗耐药提供新路径。

作者首先构建了一套涵盖46种肿瘤细胞系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发现卵巢癌细胞对两种新型CRL4抑制剂(KH-4-43和33-11)表现出特异性敏感。

进一步实验表明,KH-4-43通过抑制CRL4的泛素化功能,显著逆转卵巢癌特征性基因表达谱,并降低肿瘤增殖信号。然而,CRL4抑制意外激活了MAPK信号通路,提示癌细胞可能通过这一“生存信号”逃逸药物攻击。

基于此,研究者提出“双靶点阻断”策略:联合使用CRL4抑制剂与MEK抑制剂(如曲美替尼)。

体外实验显示,该组合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活力,且在小鼠移植瘤模型中,联合疗法使肿瘤体积缩小超50%,并延长生存期。

多组学分析进一步揭示,KH-4-43通过稳定GRB2、NRAS等蛋白激活MAPK通路,而抑制MEK可精准阻断这一代偿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该疗法对顺铂耐药细胞同样有效,为铂类治疗失败的卵巢癌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作者强调,这种“功能驱动”的精准医学策略不仅加速了药物开发,也为其他实体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范式。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解析了CRL4抑制在卵巢癌中的分子机制,并验证了联合疗法的临床潜力。未来,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个体化药物筛选或将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常态,为患者点亮生命曙光。
最后编辑于 03-03 · 浏览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