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静脉胰岛素降糖方案
一、静脉胰岛素的配制方法
1. 常规配制方案
- 方案1(常用):短效胰岛素(如普通胰岛素)50单位+ 50ml生理盐水→ 浓度为 1U/ml。
- 方案2(更稀释):25单位胰岛素 + 250ml生理盐水 → 浓度为 0.1U/ml(适合需精细调整滴速的情况)。
二、初始滴速设定
1. 计算起始剂量:
- 初始速度:0.1 U/kg/h(根据患者体重)。
- 举例:患者体重70kg → 7 U/h → 若使用方案1(1U/ml),则滴速为 7 ml/h。
2. 目标血糖下降速度:
- 每小时下降3-4mmol/L,避免过快导致脑水肿或低血糖。
- 调整原则:每小时监测血糖,根据结果调整剂量:
- 血糖下降速度<2mmol/L/h → 增加1-2U/h。
- 血糖下降速度>5mmol/L/h → 减少25%-50%剂量。
三、关键注意事项
1. 密切监测血糖:
- 初始阶段:每小时监测血糖,稳定后每2-4小时一次。
- 目标范围:逐渐降至 10-13.9mmol/L,避免快速降至正常范围。
2. 预防低血糖:
- 当血糖≤13.9mmol/L时,需补充5%葡萄糖注射液(如GS 500ml + 胰岛素6-8U),维持血糖在8-10mmol/L。
3. 纠正电解质紊乱:
- 血钾管理:胰岛素会促使钾向细胞内转移,导致低血钾风险。
- 若血钾<5.3mmol/L且尿量正常,需在液体中加钾(如10-20mmol/L)。
- 监测血钾、钠、磷、镁(每2-4小时一次)。
4. 排查酮症酸中毒(DKA):
- 检查血酮、血气分析(pH、HCO₃⁻)。
- 若合并DKA,需同步补液(先快后慢)并纠正酸中毒。
5. 过渡至皮下胰岛素:
- 当血糖稳定、酮症纠正后,提前1-2小时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避免血糖反弹。
6. 其他注意事项:
- 评估脱水及补液:先快速补充生理盐水(如500-1000ml/h,根据心肾功能调整)。
- 避免脑水肿:儿童、青少年患者需更谨慎控制血糖下降速度。
- 患者教育:首次确诊者需后续制定长期控糖方案(如饮食、口服药或皮下胰岛素)。
四、流程图示例
1. 初始处理:配液 → 0.1U/kg/h → 每小时测血糖 → 调整滴速。
2. 血糖达标后:转葡萄糖+胰岛素 → 过渡至皮下胰岛素。
3. 长期管理:制定个体化方案(二甲双胍、SGLT2i、基础胰岛素等)。
最后编辑于 03-02 · 浏览 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