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师|小建中汤治汗症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男,53岁,职员。
【主诉】:出汗
【现病史及既往史】:
以下是看患者病历本得到的信息:多汗,纳差,呃逆,手足汗出,畏寒于2025.2.2就诊省中,服用中药4剂后症状减轻;
2.14复诊省中,少寐,口千,足心出汗,心悸、口干,服用小建中汤。
2.21上症状基本消失,背酸痛,前方加葛根60g。
因为那位老中医的号抢不到,于2.28我门诊就诊,要求我给他看看方子是否需要调整。
以下是我询问得来的信息:
患者一个多月前得了一场“重感冒”(大概率是流感),紧接着遭遇了挚友离世,参加挚友的葬礼后就出现了手足出汗等症状,足心出汗更加明显,只要活动,鞋子就是湿的,脱了鞋子,能看到豌豆大小的汗珠流下来,伴有畏寒、呃逆、纳差。
目前后背酸痛已经缓解,睡眠尚可,大便细,稍粘,颜色暗黑,尿正常;纳可。
既往史:颈椎病,已行手术治疗;心肌桥。
【检查】:舌淡,舌尖稍红,舌苔腻,白。左脉弦滑,寸稍弱。右脉细,寸尺沉。
【临床诊断】:自汗-肺肾阳虚、兼寒湿阻滞
【治疗经过及结果】:
方药(誊方)
小建中汤加味:
枳壳20g 大枣15g 茯苓30g
北沙参30g 赤芍40g 葛根60g
炒白术30g 肉桂20g 干姜20g
炒栀子15g 姜厚朴30g 生甘草10g
一剂一日,淘米水泡,煮,温服,早晚各一次。

总结与讨论
一、病机分析:
1. 阳虚为本:患者手足汗出如豆、畏寒明显,舌淡苔白,脉象寸尺沉弱,提示肺肾阳虚(卫阳不固、命门火衰)。重感冒耗伤肺卫阳气;挚友突遭变故,可出现悲伤、忧思甚至恐惧等情绪变化,《内经》云:“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在多重情志导致气滞和阳气进一步消耗。
2. 气机失调、湿阻为标:苔腻、脉滑、大便粘滞,显示寒湿内蕴(脾失健运,湿浊阻滞气机)。左脉弦滑提示肝郁气滞(情志应激致木郁克土),呃逆、纳差反映中焦升降失常。一则流感后湿邪残留;二则阳气被遏,寒湿内生;三则情志创伤,肝郁乘脾,体内气机失调,中焦升降失司,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津停成湿。
二、小建中汤原方解析。
1.原方: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2.原文:
《伤寒论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方五十一。(用前方。)
《伤寒论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方五十二。(用前第五十一方。)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十三)
《金匮要略·黄疸病》: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3.解析:本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三、上级医院名中医化裁之妙:
1.桂枝易为肉桂,生姜易为干姜:患者肺肾阳虚尤重,又有寒湿,故易桂枝为肉桂,易生姜为干姜。
1.1 肉桂入肾经,缓补肾阳而补火助阳或引火归元;入肝、心、脾经,消沉寒痼冷而散寒。
按:药笼小品(清·黄凯钧)曰:肉桂,辛甘大热。气厚纯阳,入肝肾血分。补命门相火不足,痼冷沉寒之症,疏通血脉;小腹痛,奔豚疝瘕,抑肝扶土;疗寒热久疟,引火归元。
1.2 干姜能守能走,既温中散寒,又温肺化饮。
按:徐灵胎曰:“凡味浓之药主守,气浓之药主散,干姜味俱浓,故散而能守。夫散不全散,守不全守,则旋转于经络脏腑之间,驱寒除湿、和血通气所必然矣。
再按:张锡纯言:“干姜,味辛,性热。为补助上焦、中焦阳分之要药。为其味至辛,且具有宣通之力,与厚朴同用,治寒饮杜塞胃脘,饮食不化;与桂枝同用,治寒饮积于胸中,呼吸短气”。
2.葛根配桂枝/干姜:升阳散寒解肌。
3.茯苓配白术、厚朴:健脾化湿行气
4.加栀子:一清心火郁热,二反佐防温燥太过。
5.北沙参:益气养阴防伤津
6.用淘米水煎药:
淘米水(又称米泔水)为粳米或糯米初次淘洗后的水,味甘淡,性平,归脾胃经。 此案用淘米水煎药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
6.1 淘米水甘淡入脾,能健脾益气,助中焦运化,契合患者“脾虚湿困”的核心病机。
6.2 淘米水轻清之性,可调和药性,避免温燥药物(如干姜、肉桂)伤及胃阴。
6.3 淘米水作为谷物精华的载体,可引导药力归于中焦,增强小建中汤“建中焦、调阴阳”的效力。
最后编辑于 03-01 · 浏览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