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经典病例(21)患者为老年男性,糖尿病病程长,合并多并发症及伴发病,肾功能不全

发布于 02-27 · 浏览 565 · IP 浙江浙江

一、病例梳理

1、患者病史

l 患者基本信息:男性,66岁,就诊时间:2024年4月5日。

l 主诉:诊断糖尿病20余年,解泡沫尿3月余。

l 现病史:20余年前患者自觉体重下降(3个月下降5kg),无口干、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诊断“2型糖尿病”,当时诊治及用药不详。10余年前患者至我院就诊,降糖方案改为“二甲双胍500mg tid+阿卡波糖50mg三餐时+甘精胰岛素16U ih 睡前”,仍未规律测血糖,间断测空腹血糖8-9mmol/L。3月余前患者自觉解泡沫尿,遂至当地社康就诊,降糖方案改为“达格列净5mg qd+利格列汀5mg qd+甘精胰岛素16U ih 睡前”,仍未规律测血糖。1周前患者于社康测“空腹血糖9mmol/L,糖化血红蛋白9.0%”,遂来我院门诊就诊,现为进一步诊治,拟“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视物模糊、肢端麻木、间歇性跛行、夜尿增多等不适。精神、胃纳、睡眠可,大便正常,小便如上述,体重无明显变化。

l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165/85mmHg,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qd+阿利沙坦240mg qd”降压,血压波动在120-130/65-85mmHg。10年前有痛风发作,目前口服“非布司他20mg qd”治疗,近半年无痛风发作。

l 其他:既往吸烟30年,每日3-5支。无饮酒史。否认糖尿病家族史。

 

2、检查结果

l 体格检查:T:36.5℃ P:80次/分 R:20次/分 BP:136/73mmHg BMI:25.4kg/m2,心肺腹查体无特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

l 实验室检查:

【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4.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7%;【空腹C肽】0.72ng/ml;【尿常规】葡萄糖 56 mmol/L,尿酮阴性。

【动态血糖监测】平均血糖9.2±3.3mmol/L,MAGE 8.9mmol/L,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1-9监测低血糖发生,监测最低血糖为2.7mmol/L。

【脂代谢】甘油三酯 1.57mmol/L,总胆固醇 3.52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01mmol/L,低密度脂蛋白 1.74mmol/L。

【血尿酸】258umol/L

l 糖尿病并发症方面:

【外周血管】ABI:左1.29,右1.25。颈部动脉彩超:右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颈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处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双侧椎动脉未见明显异常。附见:右侧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下肢动脉彩超: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未见明显狭窄。

【心脏】心电图:1、窦性心律 2、大致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主动脉硬化;静息状态下未见明显室壁运动异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EF 66%)

【周围神经】感觉阈值:深感觉良好,发生神经性溃疡为低风险。

【肾】肾功能:血肌酐 138umol/L,肾小球滤过率 45.61ml/(min·1.73m2);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554.70mg/g;24h尿蛋白定量:0.640g/24h尿,24小时尿量:2L。

【眼科会诊】诊断: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左眼黄斑水肿 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双眼屈光不正。

 

3、诊断

l 主要诊断: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病变

     糖尿病肾病(G3A3期)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

     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l 次要诊断:

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组)

痛风

胆囊结石

前列腺增生症

左眼黄斑水肿

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超重

l 主要诊断依据:

1. 患者20余年前有体重下降,诊断2型糖尿病,平素口服药联合甘精胰岛素降糖,血糖欠佳,无自发酮症倾向。近3月出现解泡沫尿。

2. 查体:BP:136/73mmHg BMI:25.4kg/m2

3. 辅助检查:【糖化血红蛋白】9.7%;【空腹C肽】0.72ng/ml;【尿常规】葡萄糖 56 mmol/L,尿酮阴性。【肾功能】血肌酐 138umol/L,肾小球滤过率 45.61ml/(min·1.73m2);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554.70mg/g;24h尿蛋白定量:0.640g/24h尿。血管彩超:右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颈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未见明显狭窄。【眼科会诊】诊断: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治疗与随访

1、治疗方案

l 既往治疗方案:达格列净5mg qd+利格列汀5mg qd+甘精胰岛素16U ih 睡前

l 本次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营养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住院阶段1(D1-D5):皮下胰岛素持续输注(撤泵时胰岛素剂量:三餐前大剂量 7u-8u-6u;基础量 18u)

住院阶段2(D5-D10):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50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 早餐前 ih+门冬胰岛素30 晚餐前 ih+瑞格列奈1mg 午餐前+恩格列净5mg qd)

住院阶段3(D10-D12):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口服药

出院治疗方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22iu 晚餐前 皮下注射+(50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 27iu 早餐前 皮下注射+瑞格列奈1mg 午餐前 po+恩格列净5mg qd po

 

2、随访情况

l 随访建议:糖尿病、优质低蛋白饮食,适当运动,定期自我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每3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尿ACR、肾功能等指标。

l 随访结果:出院3个月后HbA1c 6.3%,空腹血糖8.0mmol/L;出院6个月后HbA1c 6.7%,空腹血糖6.3mmol/L。

l 治疗调整:门诊继续延续出院时的方案。

 

三、总结与思考

1、病例小结

老年男性,糖尿病病程长,合并多并发症及伴发病,肾功能不全,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多种口服药控制血糖欠佳。

空腹C肽偏低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血糖波动较大,需控制血糖的同时尽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入院后胰岛素泵的胰岛素治疗剂量较大,血糖以空腹、早餐后、睡前血糖升高为主。

患者难以接受长期一日两次以上的胰岛素注射治疗,使用预混胰岛素期间容易出现晚餐后血糖偏低、空腹血糖偏高。

2、诊疗思考

1. 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使用皮下胰岛素泵能快速降低血糖。因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血糖波动大,撤胰岛素泵时使用的胰岛素剂量较大,结合患者希望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的意愿,首先选择了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降糖,但是容易出现晚餐后血糖偏低,但空腹血糖不达标的情况。调整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降糖联合口服药降糖方案后,患者的全天血糖平稳,未监测到低血糖发生。

2. 与预混胰岛素相比,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能长期有效地控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使患者血糖平稳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3.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可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

 

参考文献: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7)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 (8)
糖尿病肾病 (61)
糖尿病视网膜病 (51)
纠错

最后编辑于 02-27 · 浏览 565

回复收藏3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