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ICU实习手册反复右上腹痛2年,再发7天,加重3天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57岁 男性
【主诉】:反复右上腹痛2年,再发7天,加重3天
【现病史及既往史】: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闷痛不适,伴阵发性加剧,疼痛无规律性,未放射至他处,与体位及进食无关,无恶心、呕吐、返酸、嗳气,无腹胀、腹泻、呕血、黑粪,无眼黄、尿黄、皮肤黄染等不适。就诊某区卫生院,经检查确诊为“胆囊炎”,予“消炎”等治疗后疼痛症状好转(具体不详)。此后上述症状未再出现。入院前7天开始右上腹闷胀不适症状再现,阵发性加剧,性状同前,无恶心、呕吐、腹胀,无眼黄、尿黄、皮肤黄染,无畏冷、发热等不适。就诊于某区卫生院,考虑“胆囊炎”,予“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泮托拉唑”制酸,“山莨菪碱、硫酸镁”解痉等治疗,疼痛症状好转,4天前出院。3天前开始,上腹痛症状加剧,无法忍受,仍无恶心、呕吐、腹胀、畏冷、发热等不适。就诊于某区卫生院,予“哌替啶”等治疗,疼痛无法改善,查血淀粉酶示“无异常”,行腹部CT检查示“胆总管上段结石(点状)”,考虑“胆囊炎、胆石症”,继续予抗感染、镇痛等治疗(具体不详),症状仍无改善。2天前开始出现腹胀,予“胃肠减压、灌肠”等处理,腹胀症状无好转,且逐渐加重,出现发热症状,体温最高38.3℃,无畏冷、寒战等不适。今日上午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暗褐色渗出约500ml,胰腺肿大,出血坏死,横结肠系膜皂化,胆囊无肿大,胆总管正常大小,未探及结石”。术中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予行“胰腺坏死组织切除+胆囊造口+空肠造口+胃造口+胰床引流术”,手术顺利。为进一步诊治,术后转诊我院,门诊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收入院。此次发病以来,未进食,大小便无异常,精神、睡眠差,体重无明显变化。
【检查】:入院体检:T38℃,P115次/分,R20次/分,BP120/65mmHg。神志清楚,皮肤无瘀点、瘀斑,皮肤、巩膜无黄染。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HR115次/分,律齐。腹膨隆,切口处敷料见少许渗液,各引流管引流通畅,腹肌软,切口旁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阴性。
【临床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胆总管上段结石、胆囊造口术后、空肠造口术后、胃造口术后。
【治疗经过及结果】:完善入院常规检查,并查血尿淀粉酶、血糖等,予禁食、补液、制酸、抑制胰酶、抗感染等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后病情好转,转普通病房治疗。
总结与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除了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镇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重症监护的等一些措施;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治疗:①重要器官的维护和支持,如脑、心血管、肝肾、胃肠道和凝血功能的维持。②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可起到调节和稳定内环境,清除毒性产物和炎症介质作用,在临床疗效显著。其适应证:a.重度急性胰腺炎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尿量≤0.5ml/(kg·h);b.重度急性胰腺炎早期伴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者;c.重度急性胰腺炎早期高热(39以上)、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经一般处理效果不明显者;d.重度急性胰腺炎伴严重水、电解质紊乱;e.重度急性胰腺炎伴胰性脑病者或毒性症状明显者。③营养支持: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代谢功能障碍,处于高代谢状态,蛋白质和热量的需要明显增多。肠内营养能使肠黏膜维持正常细胞结构和细胞间连接及绒毛高度,使肠黏膜的机械屏障不至受损,肠道固有菌群正常生长,维持了生物屏障的作用;同时肠道菌群正常生长,维持了肠道菌群的恒定,并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sIgA。近年来有学者主张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发现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48~72h内行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并能降低脓毒症的发生,途径一般选择鼻空肠管或经皮空肠造口。对于无法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全胃肠外营养也是必要的。
最后编辑于 02-27 · 浏览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