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芍药甘草汤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突触重塑的研究
背景 目前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尚佳,但其机制不明。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芍药甘草汤对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运动功能及M1区突触重塑的影响。
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6月,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7周龄,最终纳入6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巴氯芬组、中药组、针药组。于造模后第1天至第6天进行干预,电针组大鼠行电针患侧“曲池”“阳陵泉”,密波,100 Hz,30 min/次,1次/d。中药组予芍药甘草汤灌胃4.2 g/kg,1次/d。巴氯芬组以巴氯芬溶液灌胃,5.25 mg/kg,1次/d。针药结合组予电针联合中药灌胃,方法和剂量同上,1次/d。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3、6天行catwalk步态分析。第6天采集数据后,取脑皮质M1区备用。尼氏染色观察M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γ-氨基丁酸(GABA)、神经营养素3(NT3)含量。电镜观察M1区突触生长情况。
结果 造模后第3天针药组大鼠足迹平均强度大于空白组,造模后第6天针药组大鼠四足支撑百分比高于空白组(P<0.05)。尼氏染色发现针药组与空白组的神经元损伤情况较为接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针药组大鼠GAB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BDNF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Western blotting法结果显示,模型组、电针组、巴氯芬组大鼠GABA、NT3、BDNF相对蛋白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中药组、针药组大鼠GABA、NT3、BDNF相对蛋白含量高于模型组(P<0.001)。电镜发现针药组突触形态较为完整,囊泡量多,前后膜边界清晰,接触边界较长,与空白组相似度更高。
结论 电针联合芍药甘草汤可以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突触可塑性。
最后编辑于 02-26 · 浏览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