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经典病例(10)患者为老年男性,糖尿病病程9年余,无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

发布于 02-24 · 浏览 556 · IP 浙江浙江

一、病例梳理

1、患者病史

l 患者基本信息:男、65岁、2023年7月24日门诊就诊

l 主诉:烦渴、多饮9年余。

l 现病史:患者9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伴体重下降明显,于中心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19.0mmol/L,患者自行口服“格列齐特30mg bid,二甲双胍格列吡嗪 1片 bid”控制血糖,平素血糖波动大。2021年曾因“体重减轻”于我科住院治疗,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9.2%,GAD、IAA均阴性,予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诊断:1.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高脂血症。出院后予“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及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定期于我科门诊随诊,近期降糖方案为“门冬胰岛素30:12U早、12U晚餐前皮下注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1片 bid、伏格列波糖0.2mg tid、瑞格列奈1mg qd(午餐前)”,近1个月患者间有半夜低血糖,曾自测血糖3.2mmol/L,夜间睡前加餐则无低血糖;空腹血糖6-7mmol/L,餐后血糖多在7-8mmol/L。患者目前精神一般,睡眠较差,胃纳尚可,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l 既往史: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出血病史,2000年因“胃出血”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术中有输血。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无重大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l 其他:吸烟10余年,平均10支/天,戒烟1年。无饮酒史。

 

2、检查结果

l 体格检查:身高163cm,体重51kg,BMI:19.2kg/m2。体温36.3℃,呼吸19次/分,脉搏70次/分,血压125/75 mmHg。精神可,步态正常,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皮下出血、皮疹,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颜面无水肿。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全腹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Murphy’s征阴性,肝区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l 实验室检查:

一般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未见异常;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20.14mg/g;肝功能:ALT 6.35U/L,AST 18.12U/L;肾功能:血尿素氮 4.97mmol/L,血肌酐 88.57µmol/L;血脂:TC 4.45mmol/L,LDL-c 2.82mmol/L,HDL-c 1.09mmol/L,TG 1.21mmol/L

HbA1c 7.2%,空腹葡萄糖 7.15mmol/L;空腹C肽0.76ng/ml

l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电压。

颈动脉超声:右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左侧颈动脉分叉处附壁斑块形成,右侧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升高,左侧椎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双下肢动脉超声:左侧股总动脉附壁斑块形成,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超声:1、脂肪肝(轻微)2、前列腺增大 3、胆、脾、双肾、双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l 其他检查:眼底:左眼底少许渗出,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轻度非增殖期。右眼未见出血或渗出。感觉阈值:10g尼龙丝、凉温觉、针刺痛觉、跟踺反射、震动阈值均未见明显异常。

 

3、诊断

l 主要诊断: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左眼)

脂肪肝

l 诊断依据:烦渴、多饮9年余,空腹血糖大于7mmol/L,糖尿病诊断明确,中年起病,不依赖胰岛素治疗,无自发酮症倾向,GAD、IAA均阴性,分型考虑为“2型糖尿病”。眼底照相提示左眼底少许渗出,考虑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声提示脂肪肝。

 

二、治疗与随访

1、治疗方案

l 既往治疗方案:门冬胰岛素30:12U早、12U晚餐前皮下注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1片 bid、伏格列波糖0.2mg tid、瑞格列奈1mg qd(午餐前)

l 本次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糖尿病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药物治疗: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12U 早、晚 餐前15分钟内 皮下注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1片 bid、伏格列波糖0.2mg tid、瑞格列奈1mg qd(午餐前)

 

2、随访情况

l 随访建议:继续保持生活方式干预。

l 随访检查/检验结果(1个月):调整方案后患者未再出现夜间低血糖,末梢空腹血糖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l 治疗调整:按原方案用药

l 第二次随访(3个月):末梢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8%

 

三、总结与思考

1、病例小结

患者老年男性,糖尿病病程9年余,无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使用门冬胰岛素30及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血糖、HbA1c接近达标,出现夜间低血糖,需优化降糖方案。

2、诊疗思考

患者为长病程2型糖尿病,予门冬胰岛素30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接近达标,但出现夜间低血糖。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疗效与门冬胰岛素30相似,低血糖风险较门冬胰岛素30降低。应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替换门冬胰岛素30后,患者未血糖控制良好,再出现夜间低血糖,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7)

糖尿病视网膜病 (51)
2型糖尿病 (419)
纠错

最后编辑于 02-24 · 浏览 556

回复收藏3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