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矫正----准分子激光对散光的矫正
对于高度散光,根据以往前辈们的经验,听的最多的就是“准分子的矫正效果优于飞秒”,所以对于高度散光,甚至2.5D以上的散光,就认为“半飞秒更好一些”,依稀记得之前smile培训的时候,也挺过这种说法。
但是临床上,会发现:准分子激光矫正散光的预测性,让任捉摸不透。
来看几个病例吧。
病例1.(250HZ)


此患者角膜偏薄,为了节省角膜,散光做了保留。

但是术后结果异常的好。

没有进行综合验光,但是对比电脑验光的话,散光是过矫了0.5到0.75D的散光。
病例2(500HZ)



散光右眼减了0.25D,左眼正常矫正。
结果出来散光没了

散光虽然没了,但是术中实际矫正的量并没有那么足,是不是也反向说明,“散光过矫了呢”?过矫0.5到0.75D的散光。
(这个病例的球镜过矫了,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用500HZ,没有太多经验,球镜依然矫了0.25D导致的,下次用500HZ,七八百度可以不加不减)
病例3(250HZ)



术中实矫双眼散光各减0.25D,结果如下

术前电脑验光3.5D的散光,术中只是按照2.75D来做的,那么术后呢?竟然变成了0.25D的逆规,也就是过矫了1.0D左右的散光。
这三个病例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高度近视合并大散光,会不会跟联合屈光度有关呢?不知道。
对于单纯低度近视合并大散光的准分子矫正效果会不会跟这一样呢?目前手术例数有限,但是低度近视合并大散光的全飞秒手术做过一些,觉得预测性和有效性都挺好的。
最后编辑于 02-24 · 浏览 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