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严重烧伤,皮开肉绽

发布于 02-21 · 浏览 27.3 万 · 来自 Android · IP 山东山东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女,80岁

【主诉】:全身多处烧伤2小时

【现病史及既往史】:2小时前因家中气垫床着火致全身多处烧伤。

img


img


【检查】:全身多处烧伤创面,可见多处皮肤烧焦,创面可见黑色焦痂形成,双大腿可见皮肤组织破裂,脂肪外露膨出。创面基底苍白,触痛反应消失,拔毛试验阴性。烧伤总面积约69%TBSA。

【临床诊断】:重度烧伤

【治疗经过及结果】

1.创面暂给予外用碘伏涂擦bid保痂治疗。

2.中心静脉大量补液抗休克治疗。

3.左氧氟沙星抗感染。

4.成分输血。

5.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总结与讨论

此病人连两关中的第一关抗休克都没过就离院了!

在重度烧伤的救治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细节决定成败”。以下是结合临床实践和相关指南,总结重度烧伤(TBSA>30%或合并吸入性损伤/电击伤等)的核心治疗经验和心得,分享如下:

一、早期急救:争分夺秒的“黄金1小时”

1.气道管理高于一切

吸入性损伤的隐蔽性:即使无面部烧伤,也要警惕CO中毒和气道灼伤。

早期插管指征:声音嘶哑、喘鸣、碳末痰、FiO2 60%下SpO2<90%。

延迟性水肿高峰:伤后6-24小时最重,切勿因“暂时稳定”延误插管!

CO中毒处理:立即高流量纯氧(缩短CO半衰期),重症考虑高压氧治疗(24小时内)。

2.核心挑战第一关:休克期(伤后48-72小时)

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骤增→体液外渗→低血容量性休克、组织低灌注→多器官衰竭。

液体复苏:从公式到个体化动态调整

Parkland公式是起点,非终点。

前24小时补液量=4 mLx体重(kg)×TBSA%,但需根据动态指标调整。

尿量:成人0.5-1mL/kg/h,儿童1-1.5 mL/kg/h(警惕血红蛋白尿时碱化尿液)。

乳酸:>4 mmol/L提示复苏不足,但需排除肝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MAP≥65mmHg,但避免过度依赖去甲肾上腺素(加重内脏缺血)。

胶体使用的“两阶段策略”:

渗漏期(0-24小时):以晶体为主,避免早期输注胶体(加重肺水肿)。

回吸收期(24小时后):补充白蛋白(维持Alb≥25g/L),减少组织水肿。

二、创面处理:平衡“清创”与“保组织’的艺术

1.早期清创的“微创理念”

水疱处理:完整水疱可保留3-5天(天然生物敷料),感染高风险者抽液后保留疱皮。

焦痂切开时机:环形烧伤伴远端脉搏弱/SpO2下降时立即切开(无需麻醉,纵行切开至筋膜层)。

2.手术策略:快、准、稳

切痂植皮时机:

深||度:伤后3-7天(坏死界限清晰时),避免过早手术损伤存活组织。

Ⅲ度:伤后24-48小时早期切痂(减少感染风险),但需精准判断深度。

微粒皮移植技巧:扩皮比例1:6-1:8,优先覆盖功能部位(手、关节)。

联合异体皮覆盖时,注意“开窗”观察自体皮存活情况。

3.新型敷料与技术

含银敷料:磺胺嘧啶银(SSD)仍是经典,但注意耐药性;纳米银敷料抗菌更强。

负压创面治疗(NPWT):设定-125mmHg,更换频率3-5天/次(感染创面缩短至2-3天)。

生物工程皮肤:Integra@用于真皮重建,二期植皮存活率提升20%-30%。

三、核心挑战第二关:感染期(伤后一周至创面愈合)

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免疫抑制→细菌/真菌定植→脓毒症、MODS。  

感染防控:从“全面覆盖”到“精准打击”

1.早期无需预防性抗生素(除非开放性创伤/吸入性损伤)

血培养+创面培养双管齐下:伤后第3天、第7天常规采样,警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多重耐药菌的克星:

MRSA:万古霉素(谷浓度10-20ug/mL)或利奈唑胺。

鲍曼不动杆菌:舒巴坦合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

2.真菌感染:隐匿的杀手

高危人群:广谱抗生素使用>7天、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

经验性治疗:氟康唑覆盖念珠菌,伏立康唑覆盖曲霉菌(G试验/GM试验指导)。

四、并发症管理:预见性干预是关键

1.烧伤脓毒症

诊断陷阱:烧伤本身可导致高代谢状态(发热、心率快),需结合SOFA评分+降钙素原(PCT>2 ng/mL提示细菌感染)。

集束化治疗:1小时内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源(如清创)+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一线)。

2.应激性溃疡与肠源性感染

早期肠内营养:伤后24-48小时启动(即使少量,10-20 mL/h),首选鼻空肠管。

药物预防: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联合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

3.深静脉血栓(DVT)

高危人群:TBSA>40%、下肢烧伤、制动>3天。

预防策略: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0.5 mg/kg q12h),结合机械预防(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五、康复治疗:从ICU到回归社会的全程管理

1.瘢痕防治的“黄金时间窗”

压力疗法:创面愈合后立即使用弹力衣(压力25-30 mmHg),每日佩戴23小时。

硅酮制剂:疤痕贴/凝胶持续使用6个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

2.功能康复的“早介入原则”

关节活动度训练:烧伤后第2天开始被动活动,第7天主动活动(疼痛控制下)。

六、团队协作:多学科联合(MDT)是成功基石

心得与反思

1.液体复苏的“少即是多”:过度补液导致的肺水肿/腹腔高压,比容量不足更致命。

2.感染防控的“精准思维”:避免盲目升级抗生素,重在源头控制(彻底清创+早期闭合创面)。

3.康复治疗的“全程意识”:功能恢复从ICU开始,而非出院后!

重度烧伤救治是技术、经验和团队协作的终极考验,唯有保持敬畏之心,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为患者争取最大生存机会与生活质量。

烧伤 (84)
纠错
icon离床医学离床医学、西门开心 2人推荐
icon重症小杨学重症、阿萍全科主任医师、fy1940 等 7 位已点赞

最后编辑于 03-05 · 浏览 27.3 万

125 596 24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2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