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读懂血小板直方图?
血小板是“血常规”里面的一个重要检验指标,对血小板直方图快速、准确的解读可以辅助临床了解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的数量、形态,进而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可别小看了这种个体小、数量多的血细胞,它在炎症反应、止血、伤口愈合、血栓形成以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检验医生,读懂血小板直方图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血小板直方图的重要临床意义。
一、血小板直方图是什么?
血小板直方图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对血小板计数时,使用电阻抗的方法,将血小板的体积大小与数量绘制生成的一张直方图,用以描述血小板体积与数量的分布情况;正常情况下,血小板直方图呈现左偏态分布,其图形下方的面积代表血小板计数的总数量,而图形的横坐标代表体积大小,纵坐标代表相应体积的血小板数量多少。
二、如何判读血小板直方图?
以我院检验科使用的迈瑞7500CRP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为例,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血小板直方图的变化以及其所蕴含的临床意义。

1、正常情况(图1)。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主要集中在于2-25fl范围内,直方图的右侧一般在25-30fl之间的某一点与横坐标重合,直方图呈现出一条光滑的左偏态分布的曲线,其下方面积代表了血小板计数的总数量。
2、小血小板(图2)。
血小板体积减小,血小板直方图会出现左移,有时也可能左移的不太明显,此时的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是减低的;同时,可以结合血小板计数的结果进行判读,如果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见于艾滋病和脾亢等,如果血小板计数正常,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见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3、大血小板(图3)。
血小板体积增大,血小板直方图会出现右移、曲线右侧抬高、不与横坐标重合,此时的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是升高的;同时,可以结合血小板计数的结果进行判读,如果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见于ITP及体外循环等,如果血小板计数正常,可见于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如果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见于脾切除后。

4、血小板聚集(图4)。
当血液标本中存在大量的聚集血小板时,会导致聚集血小板比例升高,从而使聚集血小板直方图出现锯齿状,其峰值变高、右侧尾部变长呈拖尾状或是峰值变低变平,曲线右侧抬高、不与横坐标重合,有时与大血小板的直方图很相似,可以通过镜检进一步鉴别。这种情况可见于标本采集不当或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某些疾病或药物使用后。血小板假性聚集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偏低,我们可以使用光学法、温浴法或血浆置换法等进行纠正,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血小板结果,对避免临床误诊血小板减少具有重要作用。

5、血小板减少(图5)。
当血小板减少时,血小板直方图可出现曲线低平、曲线峰值下降的表现,曲线下面积减小。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见上文。
6、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干扰(图6)。
采用阻抗法时,血小板与红细胞计数在同一个通道中进行检测,其直方图也是相连的,只是软件会根据拟合曲线和浮动界标对两者进行划分。当出现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干扰时,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与血小板的体积大小相似,阻抗法可能难以将二者区分,血小板直方图的右侧抬起并上扬,与红细胞直方图的左侧相连,同时会出现浮动界标的左移;最终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假性增高。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如下图)或标本发生溶血等情况。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越来越能体会到血小板直方图判读在临床检验诊断中的重要意义,读懂血小板直方图出现相应变化所蕴含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数量、体积或形态异常,鉴别血小板减少与假性血小板减低、血小板增多与假性增高等。遇到血小板计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案例,我们会结合血小板计数等相关参数、血小板直方图及报警提示、涂片染色镜检、人工计数和光学法血小板计数等诸多方法,找到合理解释该现象的原因,综合判断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体积及形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
最后编辑于 02-19 · 浏览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