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高龄脓毒性休克患者
一、病史简介
一般情况:
- 肝胆科,男性,77岁,63Kg。
- 既往无特殊病史,诊断为胆总管恶性肿瘤,3月12日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毕安返病房。
- 3月23日,病人突发意识淡漠、呼吸急促、 腹胀明显、压痛、轻度反跳痛情况。
- PET-CT危急值报告显示,腹腔游离气体、液体较前明显增多,经过多学科会诊,怀疑空腔脏器穿孔可能。
二、诊治经过
▽ 入室情况:
一般情况极差,呼吸急促(30次/分)全身湿冷,意识淡漠,BP: 80/40mmHg,HR: 155次/分。血常规白细胞只有2.69x10^9/L,电解质总胆红素23.4umol/L,无乳酸结果,凝血功能PT值比正常延长将近两秒。
▽ 脓毒症诊断标准应同时满足:
确诊感染或疑似感染和SOFA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由此可以判断该患者为脓毒症。

▽ 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应同时满足:
脓毒症诊断成立、充分液体复苏后仍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血乳酸浓度>2mmol/L。由此可以诊断该病人为脓毒性休克。
▽ 手术治疗:
抗生素输注、局麻下动脉穿刺测压、全麻插管(舒芬太尼10微克,维库溴铵6mg,依托咪酯8mg)、麻醉维持(丙泊酚,瑞芬太尼)、术中监测CVP与ABP。
▽ 术中处理:
晶体液持续加速输注。

▽ 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结果惊人,输注碳酸氢钠250毫升,血压缓慢上升,心率缓慢下降。在最后一次血气分析时分析效果可观,血压持续上升,心率持续下降。



▽ 一小时后进入带管进入ICU:
BP 105/58mmHg、HR 105次/分、去甲肾上腺素(0.2μg/kg/min)。
▽ 术中:
腹腔内1000ml黄色肠液,胆肠、肠肠吻合口穿孔,输液4700ml,输血600ml,血浆300ml,尿量800ml。
▽ 术后乳酸值:
4.46
▽ 转归:
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多学科合作、控制感染是根本。
三、总结
▽ 不足之处:
术前未测血气与乳酸,乳酸水平是组织低灌注的指标之一,需要积极监测复苏治疗效果,及时判断预后。
▽ 问题1: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充分的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之后能够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建议使用氢化可的松。
- 无法达到血流动力学稳定,建议使用氢化可的松。
- 剂量: 每天200mg或者每6h静脉输注50mg。
▽ 问题2:关于碳酸氢钠的应用
- 碳酸氢钠对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加压药的影响,在较低PH下以及任何水平PH,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是未知的。
- 乳酸中毒患者中比较等渗盐水和碳酸氢钠的两个双盲交叉RCT,未能显示血液动力学变化,或血管升压药物剂量需求的任何差异。
- 没有研究证实碳酸氢钠对治疗结果有影响。
▽ 问题3:碳酸氢钠的应用方法
- 临床常用5%碳酸氢钠为高渗溶液损伤肾小管,应采用等渗等张碳酸氢钠(1.25%-1.4%)溶液。
- 5%碳酸氢钠84ml+注射用水至300ml-1.4%的等渗溶液。
- 5%碳酸氢钠属于碱性液体,不能与酸性液体与药品共同输注。
- 不宜与血管活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氢化可的松、硫酸镁、甘露醇、阿托品等合用。
四、点评与讨论
陆智杰 教授:非常典型的一例高龄脓毒性休克病例,难度整体较高,经过多学科的默契配合成功抢救了患者的生命,展示出深刻的临床学习价值。薄云教授在最后提出了三个问题,同时提供了决策,具有极高的实用意义。
毛庆祥 教授:病人的情况十分严重,通过团队的精心监测与管理,最终转危为安。围术期处理好血气监测,并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容量处理极其必要。术前用药必须充分考虑出现低血压的原因,重症病人的诱导可以借助超声来获取支持。
金华 教授:本病例存在一定的瑕疵,包括血气分析和容量控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却也更接近于临床的工作情况。术后反思总结后,我们的诊疗水平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也提示各位在应用碳酸氢钠时要特别注意细节。
—————————————————————————————————————
点评专家: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金华 教授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毛庆祥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陆智杰 教授
病例作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薄云 教授
最后编辑于 02-19 · 浏览 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