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张胜兵:乳腺癌淋巴转移的中医治疗方案
病例信息
注:以下病案为本人亲诊真实病案,仅供学习参考!
个人信息:刘某,女,47岁
主诉:左乳疼痛4个月,加重1月
现病史:左乳疼痛4个月,加重1月,经医院检查发现左侧乳腺癌2.9*1.5cm,淋巴转移,乳房坚硬如石,乳头内陷,表皮无红肿,时有疼痛。子宫肌瘤4.7*4.4cm。因已淋巴癌转移,患者的医生告诉她,西医恐怕束手无策,因此转到我处治疗。
症见:纳可,畏寒,大便可,小便无力,偏少,舌苔白腻舌下尚可,脉沉滑。
分析处理
读完主诉和病史资料,可知患者按西医的诊断为乳腺癌;根据主诉“左乳疼痛4个月,加重1月”和乳房坚硬如石,中医诊断则为乳岩。
畏寒明显就是阳虚的表现。阳虚则会小便无力,偏少。
舌苔白腻明显就是脾虚生湿的舌象。
脉沉滑则是阳虚痰凝。
所以患者属于阳虚痰凝之证,应以温阳化痰为主。方用阳和汤、二陈汤、五苓散、桂枝茯苓丸加减化裁。
西医诊断:乳腺癌
中医诊断:乳岩
证型:阳虚痰凝
治则:温阳化痰
拟方:方用阳和汤、二陈汤、五苓散、桂枝茯苓丸加减化裁
处方:熟地黄15g、炒芥子30g、鹿角胶10g(烊化)、 肉桂3g、麻黄3g、姜炭3g、甘草片10g(阳和汤)、生姜9g、法半夏15g、陈皮15g、茯苓20g(二陈汤加减)、猪苓15g、盐泽泻30g、 麸炒白术30g、 桂枝6g(五苓散加减)、桃仁10g(桂枝茯苓丸加减)、人参片10g、黄芪30g、 莪术10g、醋三棱10g、牡蛎30g、浙贝母30g、 北柴胡10g、郁金15g、大枣25g、 盐橘核10g、炮山甲粉3g、当归10g、丹参30g、 红花10g、枸杞子10g、制水蛭6g、土鳖虫10g、 醋鸡内金15g、炒白扁豆仁30g、麸炒芡实30g、制远志15g、猫爪草30g、姜半夏15g、青皮10g。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定制一个疗程丸剂,配合治疗。
二诊:去掉价格昂贵的人参,用党参片10g代替,并加炒白扁豆仁30g、醋鸡内金15g健脾益胃;木鳖子10g、黄药子10g清热解毒。
三诊:去掉麸炒芡实、枸杞子,加干姜3g温阳健脾。
四诊:加皂角刺10g消肿排脓。
五诊:加夏枯草15g散结消肿。
六诊:患者反馈消化不良,且腰冷乏力,将黄芪量增至60g,加桑寄生15g、炙淫羊藿15g、烫狗脊15g温肾助阳;麸炒神曲10g、炒山楂10g、炒麦芽10g、健脾益胃;醋青皮10g行气。
七诊:症状持续改善,维持六诊原方继续服用。
八诊:小便刺痛,于是加盐车前子10g清热利尿。
九诊:患者畏寒、腰冷、乏力的症状完全消失,去掉熟地黄、、麻黄、姜炭、肉桂、生姜、大枣、鹿角胶、制远志、皂角刺、桑寄生、炙淫羊藿、烫狗脊、盐车前子。将夏枯草量增至30g,且加醋鳖甲30g、煅浮海石30g、蒲公英30g、海藻15g、昆布15g、煅蛤壳15g软坚散结、清热化痰;牡丹皮10g活血凉血。
十诊:去掉浙贝母、蒲公英、夏枯草;加黑顺片10g清热解毒。
后续:经过十诊的治疗,患者向我反馈称乳房肿块有了显著的缩小迹象,并且她将继续接受治疗以巩固效果。
总结与讨论
阳和汤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阴血,填精益髓,此为“阴中求阳”之法,使阳气生化有充足的物质基础;配用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药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
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用肉桂、姜炭温阳散寒通血脉,以治其标。用少量麻黄,开腠理,以宣散体表之寒凝;用白芥子祛痰除湿,宣通气血,可除皮里膜外之痰,两药合用,既宣通气血,又令熟地黄、鹿角胶补而不滞。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综观全方,补阴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药与滋补药配伍,使寒湿得宣而不伤正,精血得充而不恋邪,用治阴疽,可化阴凝而布阳和,故名“阳和汤”。
二陈汤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理气化痰,芳香醒脾,使气顺痰消。两药相配,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了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使湿祛痰消,治其生痰之源。甘草化痰和中,调和诸药。煎时加生姜降逆止呕,又制半夏之毒。为祛痰的通用方剂。
五苓散
方中泽泻利水渗湿。茯苓、猪苓甘淡利水,健脾渗湿。白术健脾祛湿;桂枝助阳化气,解表散寒。五药合用,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蓄水留饮自除。
桂枝茯苓丸
本方中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茯苓健脾养心而利湿;桃仁活血化瘀而破瘀块。
加减用药
人参片、黄芪大补元气。
莪术、醋三棱、盐橘核破气散结。
炒白扁豆仁、麸炒芡实、牡蛎、浙贝母、醋鸡内金、姜半夏、猫爪草燥湿化痰。
北柴胡、郁金疏肝解郁。
大枣、当归、枸杞子养血补血。
炮山甲粉、制水蛭、土鳖虫、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制远志养血安神。
最后编辑于 02-18 · 浏览 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