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心肌炎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男 70岁
【主诉】:发热、恶心4天,胸闷10分钟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者4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9℃,伴腹胀、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2022-07-08就诊于我院发热门诊,查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比率80.8%,超敏C反应蛋白》10.00mg/L,c反应蛋白50.4mg/L、给予“柴胡注射液降温、头孢唑肟钠抗感染以及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此后每日门诊输液治疗。2022-07-11患者输液时出现胸闷、气短,伴大汗、恶心、呕吐,腹部烧灼感,无胸痛及其他区域放射痛,之后出现意识丧失、小便失禁,血压下降至70-80/40-50mmHg,心率下降至40次/分,急请胸痛中心医生会诊,急查心电图提示:心房扑动,心室率38次/分,2:1下传,ST段V1-4抬高:0.6mv, QRS波群Ⅱ Ⅲ aVF 呈QS型,心肌损伤提示:TnI 30.63ng/ml,CK-MB 74.52ng/ml,MYO 286.87ng/ml,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收住CCU。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
【检查】:冠脉造影:右冠脉优势型,LM、LAD、LCX及RCA均未见狭窄。
床旁胸片:双肺纹理多,双肺陈旧病灶,心影增大,主动脉影增宽。
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超声:EF=40%,室间隔及左室各壁运动搏幅普遍性减低;起搏器位置正常,未见异常回声;心包积液(少量);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彩色血流示:未见明显异常彩色血流,示波下心律不齐。
【临床诊断】:暴发性心肌炎
【治疗经过及结果】:
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被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确保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以提高血液氧合能力,缓解心肌缺氧状态。严格限制患者活动,确保充分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修复。精确记录患者24小时内的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以评估体液平衡,调整治疗方案,防止液体超负荷或脱水。(2)药物治疗:采用辅酶Q10(20mg,口服,3次/日,连续11天)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曲美他嗪(35mg,口服,3次/日1,连续11天)优化患者心肌能量代谢,减少心肌缺血造成的损伤。果糖二磷酸钠(20ml,口服,3次/日,连续11天)给患者提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所需的底物,促进心肌细胞恢复。极化液(连续7天)内包含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等成分,有助于改善心肌细胞代谢,促进心肌修复。补充必要的维生素,支持全身代谢,促进康复。抗病毒及抗炎则采用利巴韦林(0.5g/日,连续6天)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0g,1次12小时,7天后停药)作为广谱抗生素,用于预防或治疗继发细菌感染,减轻炎症反应。免疫治疗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60mg/日,3天后改为80mg/日,3天后停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用于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逐步减量,避免反跳现象。利尿减轻心脏负荷采用呋塞米快速利尿,减少体液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保肝治疗给于谷胱甘肽(1.8g,静滴,连续3天)抗氧化剂,保护肝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以及多烯磷脂酰胆碱促进肝细胞膜修复,改善肝功能。保护胃黏膜给予艾普拉唑钠:质子泵抑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保护胃黏膜免受药物等刺激因素的损伤。(3)辅助治疗:患者心律不稳定时,及时安装临时起搏器(起搏频率为60次/分,电压为4.0V,监护示起搏器节律,7月13恢复自主心率,为窦性心律,拨除临时起搏器),确保心脏有效泵血,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后于入院第3天成功拔除。(4)病情监测与调整: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各脏器功能逐步恢复。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逐步停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激素等,减少药物副作用,促进自然恢复。
最后编辑于 02-15 · 浏览 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