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疑难病例讨论 12岁男孩“怪异丘疹”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12岁男童
【主诉】:躯干和四肢无症状、广泛、粗糙的凸起病变2年。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者因“躯干和四肢无症状、广泛、粗糙的凸起病变2年”就诊。否认过去曾经历过任何光敏性、体重减轻、咳嗽、盗汗、发烧、全身不适或关节痛的情况。查体:多个、大小、形状不规则、色素沉着过度的斑块,伴有灰白色粘附鳞屑,散布于躯干外侧和上下肢的伸肌上。仔细检查发现,这些斑块由多发性角化过度丘疹组成,中央有角化栓,触诊时有粗糙、多刺的感觉。
【检查】: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抗核抗体、HIV均正常;24小时尿蛋白:中度升高(每天290毫克,正常范围<150毫克/天)。
皮肤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和滤泡栓,以及毗邻真皮表皮界面的血管周围、附件周围和间质淋巴组织细胞浸润。
直接免疫荧光:显示沿基底膜区有颗粒状IgG和IgM沉积。


【临床诊断】:疣状盘状红斑狼疮
【治疗经过及结果】:主要使用强效局部皮质类固醇和局部或系统性维甲酸(如异维甲酸和阿维A酸)
总结与讨论
红斑狼疮(LE)是一种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LE)有多种亚型,包括经典的盘状红斑狼疮(DLE)、肥厚性和疣状DLE、深部红斑狼疮(脂膜炎型)、黏膜DLE、口腔DLE、结膜DLE、冻疮性LE和苔藓样LE等。
疣状DLE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皮肤LE亚型,表现为局部或播散性疣状丘疹和斑块,常累及手臂、上背部和面部,中央有火山口状萎缩,多见于肤色较深的成年人。其病理特征包括角化过度、肉芽肿形成、滤泡堵塞和基底膜增厚,伴有中度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M和IgG在真皮表皮交界处呈颗粒状沉积。
疣状DLE进展为系统性LE的风险较低,抗核抗体检测通常阴性或滴度很低。
最后编辑于 02-15 · 浏览 4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