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专题盘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 包含神经精神病学、眼科、肿瘤等领域研究

发布于 02-10 · 浏览 364 · IP 北京北京

Natural products and extracts from plants as natural UV filters for sunscreens: A review

综述:天然产物和植物提取物作为防晒霜的天然紫外线过滤剂

Liyan Li, Lan Chong, Tao Huang, et al.

    虽然太阳照射对人体健康是必要的,但过量的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辐射引起的光毒性,可引起包括晒伤、皮肤老化甚至肿瘤发生。防晒霜是预防紫外线照射的重要防护途径,除化学防护剂外,含芳香环结构的天然成分(如黄酮、多酚)也能吸收紫外线、减少晒伤,并表现出抗氧化、抗炎的效果。尽管目前没有官方批准的用于商业的天然防晒产品,但市场推出多种含植物提取物的防晒品。本综述通过回顾近6年的植物天然防晒成果,选取关键数据,深入了解其成分、效应、评估方法和机制,以期更全面的了解植物提取物发挥光防护活性的作用。

img

Zataria multiflora and its constituent, carvacrol, counteract sepsis-induced aortic and cardiac toxicity in rat: Involvement of nitric oxide and oxidative stress

百日草及其成分香芹酚可对抗脓毒症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和心脏毒性:一氧化氮和氧化应激的参与

Mahmoud H, Zohreh A, Farimah B, et al.

   百日草和香芹酚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但其在减轻脓毒症引起的主动脉和心脏损伤中的潜在功效尚未得到证实。因此,该研究旨在探究百日草和香芹酚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主动脉和心脏损伤中一氧化氮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通过在大鼠中实施LPS处理,然后给予百日草乙醇提取物(ZME)和香芹酚进行治疗,研究了抗氧化酶等指标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LPS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硫醇水平显著降低,ZME和香芹酚治疗组恢复了这些水平。此外,ZME和香芹酚可降低LPS注射大鼠心脏和主动脉组织中的丙二醛和一氧化氮。这些结果证明了ZME对败血症引起的心血管损伤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img

Use of a rat model to characterize 35 arterial pulse wave parameters i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soflurane and Zoletil/xylazine anesthesia and the effect of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extract

采用大鼠模型描述35个脉搏波形参数,比较刺五加提取物对异氟醚与舒泰/甲苯噻嗪麻醉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Anton M, Marian G, Lenka T, et al.

    从脉搏波形(APW)中获得的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心血管系统的状态。为了实现这一特性的应用,有必要了解生物体不同状态下APW的详细特征。本文首先对比了异氟醚(isoflurane,ISO)和舒泰/甲苯噻嗪(Zoletil/xylazine , ZO/XY)麻醉下大鼠35种APW参数的特征,并研究刺五加根提取物(AS)在大鼠麻醉状态下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麻醉条件对心血管系统有不同的影响,但因XY具有心脏抑制和降低低血压的作用,ZO/XY组动脉血压和心率水平明显低于ISO组。由于AS具有抗炎、心血管保护等特殊药理作用,用AS作用于不同麻醉条件下的大鼠后,瞬时调节了全部的35个APW参数,且在ZO/XY组中提示存在持久的作用。通过对35只大鼠在ISO和ZO/XY麻醉下的APW-Ps进行了总结,发现AS中含有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特性的化合物,这与心血管系统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当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使用AS作为营养补充剂时,应该考虑到其作用对心脏状态的影响。

img

Cucurbitacins mitigate vascular neointimal hyperplasia by suppressing cyclin A2 expression and inhibiting VSMC proliferation

葫芦素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A2表达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血管新生内膜增生

Ruqiang Yuan, Lei Qian, Hu Xu, Weijing Yun

    血管再狭窄是一种由血管内膜增生引起的疾病,常见于接受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中,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健康。目前的证据表明,使用药物洗脱支架预防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是一种有效的改善血管再狭窄的途径,但迫切需要开发更有效的药物。葫芦素在多种肿瘤中表现出抗增殖作用,体内实验中表现出改善高血压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从葫芦科植物Cucumis melo 中提取的混合葫芦素(CuEC)和葫芦素B(CuB)对VSMC增殖和血管再狭窄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使用C57BL/6小鼠通过颈动脉结扎构建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实验持续4周,在这期间实验小鼠经皮下注射CuEC或CuB(0.5 mg/kg/48h)或对照溶剂。结果显示,CuEC和CuB治疗组的小鼠血管内膜增生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体外研究表明,CuEC和CuB均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VSMC增殖。流式结果显示,CuEC和CuB导致细胞在S期停滞。AutoDocking分析表明,CuB、CuD、CuE和CuI与Cyclin A2的结合能较高。进一步的研究证实,CuEC和CuB能显著抑制VSMC中Cyclin A2表达。此外,经CuEC和CuB治疗后,血管新生内膜中Cyclin A2的表达水平降低。总之,CuEC,尤其是CuB,对VSMC具有抗增殖作用,可能成为一种预防血管再狭窄的潜在药物。

img

Material basis and pharmacodynamic mechanism of YangshenDingzhi granules in the intervention of viral pneumonia: Based on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和网络药理学的养神定志颗粒干预病毒性肺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

Huirong Xu, Meiyue Dong, Ruikun Du, et al.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药复方养神定志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可改善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病情,缓解发热、减轻气喘、咳嗽以及痰多等不适的表现。进一步阐明养神定志颗粒药效物质基础及深入研究其抗病毒的分子机制,对开展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肺炎的研究尤为重要。

    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崔清华教授率领的中医药抗病毒青创团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从养神定志颗粒含药血清中共鉴定了以黄酮类为主的15种入血成分,包括12种原型成分和3种代谢产物。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共涉及MAPK1、MAPK3、AKT1、EGFR、TNF等124个交集靶点,表明这些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病毒、炎症及免疫调节等相关通路干预病毒性肺炎。体外实验显示含药血清能抑制流感病毒(H1N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新冠微复制子的复制,体内实验显示养神定志颗粒能够降低H1N1和RSV感染小鼠的肺部病毒含量。本研究为阐明养神定志颗粒干预病毒性肺炎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其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img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amarogentin on 2,4-dinitrochlorobenzene-induced atopic dermatitis–like mice and in HaCat cells

苦龙胆酯苷对2,4-二硝基氯苯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及HaCat细胞的抗炎作用

Qian Zhang, Hanlin Wang, Cheng Ran, et al.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因子调节紊乱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症状包括严重瘙痒、表皮增生、水肿和红斑。苦龙胆酯苷(AMA)是一种从獐牙菜和龙胆根中提取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本文利用2,4-二硝基氯苯诱导了特异性皮炎小鼠模型,使小鼠背部皮肤出现水肿,红斑,结痂并伴有瘙痒。给予AMA涂抹之后,模型小鼠皮肤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皮肤组织进行染色和提取蛋白:H&E显示,皮肤表皮厚度明显变薄,TB染色显示肥大细胞数量降低;ELISA显示皮肤组织的炎性因子明显下降;对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屏障至关重要的纤维聚集蛋白(Filaggrin)明显增高;造成皮肤瘙痒,促进炎性因子分泌的激肽释放酶7(KLK7)表达下降。细胞水平研究种对原代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和小鼠的脾脏细胞给予一定促炎因素后,再给予AMA,其细胞分泌的IL-4,IL-6和IL-13的表达分别下降。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尝试利用AMA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分别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验证了AMA可以减轻炎性因子的分泌;能够缓解小鼠模型的瘙痒,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有望为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img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characterized extract of Aerides odorata Lour alleviates paracetamol-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animal model evidenced by biochemical, molecular, and computational studies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表征的香花指甲兰提取物通过生化、分子和计算研究证实可缓解动物模型中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毒性

A M Abu Ahmed, Md Atiar Rahman, Farjana Sharmen, et al.

    尽管尚未对多种兰花的生物功能进行充分研究,但它们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益处。本研究探讨了香花指甲兰Aerides odorata甲醇提取物(AODE)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分析其对肝功能参数、mRNA表达和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研究了AODE的保护作用。通过分子对接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网络药理学的多靶点相互作用分析验证了结果。与参考药物水飞蓟素相比,AODE显著降低了剂量依赖性增加的酸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在AODE处理的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大鼠中,丙二醛水平降低,抗氧化基因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β-肌动蛋白、对氧磷酶-1(PON1)和磷酸果糖激酶-1(PFK-1)表达上调。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共鉴定出376种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使用SwissADME和admetSAR进行的在线毒性评估表明,该提取物具有类似药物、无毒性和潜在的药理学特性。此外,计算机分析显示,鉴定出的化合物之一异阿魏酸与肝脏蛋白人垂体腺苷酸环化酶-1(Protein Data Bank ID: 3N94)的对接评分最高(-11.42)。此外,网络药理学分析确定了前10个中心基因,即AKT1(蛋白激酶B)、CTNNB1(连环蛋白β-1)、SRC(原癌基因c-Src)、TNF(肿瘤坏死因子)、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SP90AA1(热休克蛋白90α)、MAPK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STAT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CASP3(半胱天冬酶蛋白)和ESR1(雌激素受体1),这些基因对肝保护作用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表明,AODE可能是药物性肝损伤的新型肝保护靶点,但需进一步开展基于单一化合物的动物研究。

img

Albizzia chinensis (Osbeck) Merr extract YS ameliorates ethanol-induced acute gastric ulcer injury in rats by regulating NRF2 signaling pathway

蒲葵提取物 YS 通过调节 NRF2 信号通路改善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胃溃疡损伤

Bo Tang, Liangning Li, Yuanzhi Yu, et al.

    在世界各地,胃溃疡的发病率都很高。YS是从中草药蒲葵中提取的一种提取物,对胃肠道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在此,研究团队阐明了YS对乙醇损伤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乙醇诱导的胃溃疡大鼠模型来评估YS的保护作用。通过H&E染色对胃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用被过氧化氢破坏的GES-1细胞模拟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使用小干扰RNA敲除内源性NRF2。免疫沉淀用于检测NRF2的泛素化。共免疫沉淀用于检测NRF2-Keap1的相互作用。YS(10和30 mg/kg,静脉注射)可显著降低乙醇损伤胃组织的溃疡指数,降低MDA水平,提高SOD和GSH水平。YS能促进NRF2从细胞质转位到细胞核,并提高损伤大鼠胃组织中NQO1和HO-1的表达水平。此外,YS还能通过NRF2调节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GES-1细胞中的NQO1和HO-1。对其潜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YS减少了NRF2和Keap1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NRF2的泛素化,从而增加了其稳定性和下游因子的表达。在用H2O2处理GES-1细胞时,敲除NRF2可消除YS对MDA和SOD的影响。表明YS可减少NRF2-Keap1的相互作用,促进NRF2转位至细胞核,从而增加NQO1和HO-1的转录和翻译,提高大鼠胃的抗氧化能力。

img

Baizhu-Baishao herb pair ameliorates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nd intestinal microflora disorder in rats

白术-白芍药对改善大鼠功能性和肠道菌群

Xiaojun Li, Xiaoting Wang, Ziyan Wang, Jiaqi Guan

    慢性便秘影响全球约10-15%的人口。调查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约为9%,其中约6%由功能性便秘(FC)引起。目前,西医治疗多以泻药促进排便,以胃肠动力药物促进胃肠蠕动,以微生态制剂改善肠道微环境,并辅以饮食干预等,但多为对症治疗,未从功能性便秘的病机上进行根治,且治疗周期长,难以完全治愈,停药后易复发。中医治疗疾病通常讲究阴阳平衡以达到整体平衡。研究单味药难以反映出其在复方中的真实作用, 而复方由于药味多, 作用关系复杂, 对其研究也难以得出准确结论。“药对”作为药配伍中的雏形, 对其研究恰好可以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

   FC患者存在显著的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及活性的重要调节者,肠道菌群对神经递质的释放、HPA轴的活性起重要作用,浙江中医药大学管家齐副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通过脑肠轴相关药理指标及肠道菌群探讨白术白芍配伍治疗FC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发现口服白术白芍水煎液显著恢复了FC大鼠的几个关键排泄参数,包括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粪便含水量和小肠推进率,还提高了结肠中SP、VIP和5-HT的表达,改变了FC大鼠微生物群落结构。因此,白术白芍治疗FC的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Blautia 的丰度和SP、VIP和5-HT的表达水平相关。本研究为临床治疗FC提供的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img

Lowering fasting blood glucose with non-dialyzable material of cranberry extract is dependent on host genetic background, sex and diet

用蔓越莓提取物不可透析物质降低空腹血糖取决于宿主的遗传背景、性别和饮食

Fatima A, Rana T, Itzhak O, Fuad A I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本研究探讨了蔓越莓提取物中的不可透析物质(NDM)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在CC小鼠模型中,通过分别采用标准饲料和高脂饮食喂养,然后注射NDM,观察12周内的空腹血糖变化。结果显示,采用标准饲料的小鼠在12周内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而采用高脂饮食的小鼠空腹血糖略有上升。而小鼠在接受NDM的注射后的6周内,不同品系、性别和饮食条件下的空腹血糖降低存在差异。这表明NDM降低空腹血糖的效果受宿主基因背景、性别和饮食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为后续了解并实施利用NDM个体化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依据。

img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ssessment index and action mechanism for diabetes mellitus

中药对糖尿病疗效评估指标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Xin-Yue Liu, Han-Wen Zheng, Feng-Zhong Wang, et al.

    在中医中,根据各种致病症状及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又称“金匮”)的记载,糖尿病被归为“络病”范畴。中医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已有两千多年治疗糖尿病的历史。不同的降糖中药通过其有效成分发挥独特的优势来降低血糖。中医除了具有降血糖作用外,还能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与西方合成药物相比,其副作用更小。中药通常由多糖、皂苷、生物碱、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组成。这些活性成分通过多种作用机制降低血糖,包括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关键酶活性以及清除自由基。这些作用调节体内的糖脂代谢,最终达到血糖正常的目标。通过使用不同的动物模型,已有多种分子标记物可用于检测糖尿病的诱导,且该病的分子病理学日益清晰。然而,关于中医及其成分的药理学、剂量-效应关系以及构效关系的科学数据仍然匮乏。利用不同的代谢和分子标记物,进一步研究中医的疗效、毒性和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型中医降糖制剂至关重要。

img

Cinobufotalin prevents bone loss induced by ovariectomy in mice through the BMPs/SMAD and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s

蟾酥通过BMPs/SMAD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防止小鼠因卵巢切除而引起的骨质流失

Da-zhuang Lu, Li-jun Zeng, Yang Li, et al.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质流失和骨强度下降为特征的慢性骨病。然而,目前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存在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基于深度学习的药效预测系统(DLEPS)是一种基于基因表达变化的预测工具,可有效参与药物筛选和预测。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蟾酥对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采用DLEPS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因谱变化筛选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显微CT、组织学和形态学分析检测蟾酥的骨保护作用,并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的成骨分化/功能。利用q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方法验证了其潜在机制。结果显示安全浓度(体内0.25 mg/kg,体外0.05 μM)的蟾酥能有效保护雌激素缺乏诱导的骨量丢失,并促进hBMMSCs的成骨分化/功能。BMPs/SMAD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都参与了蟾酥诱导的成骨分化,进一步调控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最终促进成骨。本研究表明,蟾酥能显著逆转雌激素缺乏诱导的骨质流失,进一步促进hBMMSCs的成骨分化/功能,其中BMPs/SMAD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其中。

img

Combination of Shengmai San and Radix puerariae ameliorates depression-like symptoms in diabetic rats at the nexus of PI3K/BDNF/SYN protein expression

生脉散联合葛根可通过影响PI3K/BDNF/SYN蛋白表达改善糖尿病大鼠抑郁样症状

Ayaz A, Guirong Zeng, Mudassar A, et al.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特征,糖尿病患者更易患有抑郁症。本研究将传统中药生脉散与葛根合用制备生脉散-葛根复方,探究其在糖尿病大鼠中的抗抑郁效果。通过旷场实验、新奇抑制摄食检测和强迫游泳测试进行行为学评估,同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突触核蛋白进行蛋白表达分析(PI3K、BDNF、SYN)。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表现出高血糖和抑郁症状,而生脉散-葛根治疗能显著逆转抑郁症状,减少大鼠不动时间,增加摄食倾向。治疗还显著增加了PI3K、BDNF和SYN蛋白的表达,这对于抑郁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研究表明生脉散-葛根复方可能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抗抑郁药物,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img

Jiaohong pills attenuate neuroinflammation and amyloid-β protein-induced cognitive deficits by modulating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nuclear factor kappa-B pathway

椒红丸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核因子κ B通路减轻神经炎症和淀粉样β蛋白诱导的认知缺陷

Hong Zhang, Weiyan Cai, Lijinchuan Dong, et al.

    椒红丸由陈皮和熟地黄组成,这两种药材因其对认知能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的潜在保护作用而被广泛研究。然而,这两种药材产生有益作用的确切机制仍然难以捉摸。本研究旨在调查和验证椒红丸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果。脂多糖诱导BV-2细胞炎症。给AD小鼠注射淀粉样蛋白-β(Aβ)。行为实验用于评估学习和记忆能力。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核因子-κB(NF-κB)的磷酸化水平。Nissl染色用于检测神经元变性。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PZ的酒精提取物能显著降低NO、IL-1β、TNF-α和iNOS的水平;提高IL-10 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APK和NF-κB的磷酸化水平。这些抑制作用在AD小鼠模型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同时,JHP还能改善AD小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减少神经元损伤,丰富海马中的Nissl体。此外,服用JHP后,大脑皮层中的IL-1β和TNF-α明显下调,而IL-10的表达则有所增加。结论 研究发现,JHP通过靶向MAPK/NF-κB信号通路减少了AD小鼠的神经炎症反应。

img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resveratrol on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n glaucoma in rodents: A narrative review

白藜芦醇对啮齿动物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叙述性综述

Maryam G, Seyed A A M, Sulieman I S A, et al.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视神经病变,主要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导致视力下降和失明。青光眼对RGC的损害有多种机制,包括眼压升高、氧化应激、炎症和其他神经变性过程。随着病情的发展,RGCs的丧失会导致视力丧失。因此,保护RGC免受损伤并促进其存活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目标。在这方面,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多酚植物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延缓青光眼的演变和发展。本综述表明,RES在缺血损伤和缺氧情况下对RGC起保护作用,并对视网膜中ErbB2蛋白的表达起保护作用。此外,RES还通过促进细胞生长、减少细胞凋亡和降低暴露于H2O2的RGC的氧化应激对RGC起保护作用。研究还发现,RES能抑制RGCs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激活。RES可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p38/p53轴,同时刺激PI3K/Akt通路,从而缓解视网膜功能损伤。因此,RES可保护RGC免受损伤并促进其存活,从而对治疗青光眼产生潜在的疗效。

img

Herb pair of Huangqi-Danggui exerts anti-tumor immunity to breast cancer by upregulating PIK3R1

黄芪-当归药对通过上调 PIK3R1 对乳腺癌产生抗肿瘤免疫作用

Hai-Xin Liu, Li Lian, Li-Li Hou, et al.

    传统中医认为,补气药可以通过恢复宿主免疫力来消除肿瘤。本研究旨在探讨补气中药,特别是黄芪-当归配伍抗肿瘤的免疫机制。通过相容性分析筛选补气中药的配伍。利用 MTT 试验和移植瘤小鼠模型,研究复方中药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然后,利用高含量分析和流式细胞仪评估细胞免疫功能,再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重要的活性化合物和潜在机制。最后,通过分子实验验证了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和机制。结果显示,黄芪-当归以水提取物的形式给药是一种最佳的组合,能激活免疫力以抑制肿瘤,比单独给药更有效。根据网络药理学分析,PIK3R1是黄芪-当归联合抗肿瘤免疫活性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分析表明,黄芪-当归联合提取物中的6种成分(槲皮素、栀子酚、异鼠李素、山柰酚、萼苷和苏木内酯)与PIK3R1结合。茉莉醇是抗乳腺癌的最重要成分。此类内酯/珈蓝醇组合,尤其是此类内酯/山奈酚组合,是提高免疫力和发挥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关键。黄芪-当归的组合能激活免疫力以抑制乳腺癌,比单独使用更有效。

img

Targeting STAT3 signaling pathway by curcumin and its analogues for breast cancer: A narrative review

姜黄素及其类似物靶向乳腺癌的 STAT3 信号通路:叙述性综述

Maryam G, Mohammad Y Z, Ahmed M Al-A, et al.

   乳腺癌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病例需要持续的治疗策略研究和创新。姜黄素 (CUR) 是一种源自姜黄的天然化合物,其类似化合物在靶向 STAT3 信号通路方面显示出潜力,该通路在 BC 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姜黄素及其类似物对 BC 的影响。为本研究进行的文献检索涉及利用 Scopus、ScienceDirect、PubMed 和 Google Scholar 数据库来识别相关文章。本研究叙述性综述探讨了 CUR 和类似化合物在抑制 STAT3 活化方面的潜力,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转移。综述表明,CUR 直接抑制 STAT3 的磷酸化,阻止其进入细胞核和与 DNA 结合的能力,从而阻碍癌细胞的存活和增殖。CUR 还通过影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 来增强其他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并调节肿瘤微环境。CUR 类似物,如肼姜黄素 (HC)、FLLL11、FLLL12 和 GO-Y030,在抑制 STAT3 方面显示出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效力,导致细胞增殖减少和细胞凋亡增加。CUR 及其类似物通过靶向 STAT3 信号通路有望成为 BC 的有效辅助治疗。这些化合物为 CUR 的作用机制及其提高 BC 疗法有效性的潜力提供了新的见解。

img

A comprehensive view on the fisetin impact on colorectal cancer in animal models: Focusing 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菲瑟汀对动物模型结直肠癌影响的综合观察:聚焦于细胞与分子机制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菲瑟汀)与降低结直肠癌(CRC)风险相关,并可能对该病症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菲瑟汀是一种在各种水果和蔬菜中发现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多样的生物学活性而在结直肠癌管理中显示出希望。研究发现,菲瑟汀能影响与炎症、血管生成、凋亡和转录因子相关的关键细胞信号通路。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菲瑟汀通过多种机制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它影响p53通路,导致p53水平升高和鼠双微体2(MDM2)水平降低,从而促进凋亡诱导。菲瑟汀还触发凋亡过程中重要成分的释放,如低pI凋亡抑制蛋白结合的第二线粒体衍生的半胱天冬酶激活剂(Smac/DIABLO)和细胞色素c。此外,菲瑟汀抑制环氧化酶-2(COX-2)和Wn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减少Wnt靶基因表达并阻碍克隆形成。这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的活性、降低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周期蛋白E水平以及增加p21水平来实现的,最终影响E2启动子结合因子1(E2F1)和细胞分裂周期2(CDC2)蛋白水平。此外,菲瑟汀对结直肠癌细胞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抑制Y盒结合蛋白1(YB-1)和核糖体S6激酶(RSK)的磷酸化,促进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以及破坏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过程。而且,菲瑟汀可作为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突变型结直肠癌的辅助疗法,导致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表达、Akt激酶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性以及PIK3CA突变型结直肠癌细胞中下游靶蛋白减少。这些发现强调了菲瑟汀在结直肠癌管理中的多方面潜力,并使其成为未来疗法开发的有希望的候选药物。

img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bioactive agents in earthworm extrac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蚯蚓提取物中的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

Zihan Zhu, Xinyi Deng, Wenqing Xie, et al.

    蚯蚓,也称为地龙,是重要的中草药之一。蚯蚓提取物(EE)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制成的食品或药物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对所涉及的活性成分和机制知之甚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宇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邓桢翰团队全面综述了EE中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并提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本综述汇编了有关EE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的文献信息,并提出了将EE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以及这一领域的未来趋势和关注点。我们总结了EE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 G-90、胞溶素、蚓激酶、抗菌肽、蚯蚓丝氨酸蛋白酶和多酚,并根据现有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详细介绍了EE的抗肿瘤、抗凝溶栓、抗病毒、抗菌、抗炎、镇痛、抗氧化、伤口愈合、抗纤维化和降血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我们进一步提出了EE在抗癌和调脂疗法中的临床转化潜力,以及作为伤口愈合和抗生素耐受性新型药物来源的前景。其中,蚓激酶具有高效的抗凝和溶栓特性,而且不会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导致出血现象,其抗纤维化特性可减少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累;糖脂蛋白提取物 G-90 能有效清除活性氧基团,保护细胞组织免受氧化损伤;此外,EE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菌,真菌和病毒特性,可以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效减轻疼痛;最近的研究还强调了 EE 在降低血糖方面的作用。由此,本项研究全面综述EE中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望成为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来源。

img
损伤 (109)
精神疾病 (61)
糖尿病 (610)
结直肠癌 (36)
病毒性肺炎 (45)

最后编辑于 02-10 · 浏览 364

回复收藏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