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腹部不适为主动脉夹层案例
以上腹部不适为腹主动脉夹层诊疗思考
务川县人民医院高血压门诊 周义主治医生
[摘要]背景:高血压发病率增加情况下,但是高血压达标率仍不到16.8%情况下。众所周知:70%卒中与高血压控制不好有关;50%冠心病与高血压控制不好有关,70%主动脉夹层与高血压控制不好有关。方法:通过2020-01-14-2020-01-18 门诊检查到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家属强烈转院的回顾性总结。目的:重视血压测量及高血压慢病管理重要性。意义:高血压慢病管理不只是心血管内科,更应该重视高血压专科、或者高血压门诊建设,提高高血压慢病达标率,为健康中国努力。
[关键词] 血压测量与患者安全,腹主主动脉夹层,临床思维、转诊。
一、病史回顾如下:
杨某某,68岁。上腹部胀痛不适3天来心血管内科门诊,在门诊当时未测血压,进行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结果出来时间门诊医生已经下班,然后就来到病房,用上臂电子血压测量血压未测出,立刻用水银血压测量BP205/122mmHg(右侧),BP192/120mmHg(左侧)。
住院后进一步询问病史:反复头昏、头痛7+年,再发加重伴上腹部不适10+天入院。7年前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头昏、头痛,头昏为不清爽感,前述症状加重时伴行走不稳,无恶心、呕吐,无心悸、胸闷气促等不适。就诊外院测量血压210/120mmHg,但未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及监测血压。10天前出现头昏、头痛再发,呈持续性其不能耐受。伴上腹部不适,反酸、嗳气、口苦等特殊不适。门诊检测: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T波改变。腹部B超提示:左肝内胆管结石并钙化灶。门诊以:“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收入住院治疗,病来精神、饮食差。体查:血压测量BP205/122mmHg(右侧),BP192/120mmHg(左侧)。体重50KG,心肺腹体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诊断:1、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2、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3、慢性胃炎;4、脑梗死。住院后积极降血压及向患者沟通病情,同时完善继发性高血压、其他并发症筛查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综合评估。肝功能:未见异常,肾功能:肌酐366umol/l,血尿酸:533umol/l.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为:11.37ml/min.1.73m^2.血脂:低密度脂蛋白:2.91mmol/l,电解质:血钾3.1mmol/l.甲功五项: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提示:1、左房增大;2、左室间隔增厚;3、三尖瓣局限性返流;4、左室舒张功能降低。由于当时新冠疫情,我院高血压四项外送。故未外送。肾血管超声:未见异常。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血压平均值144.6/67mmHg,最高血压182/156mmHg:2020-01-17 肾上腺CT平扫平扫:1、考虑腹主动脉夹层;2、双侧肾上腺CT未见异常。2020-01-17 进一步做腹主动脉CT平扫+三维重建、增强、螺旋CT提示,血管重建提示:腹主动脉胸12椎水平段假性动脉瘤,腹主动脉腰3-5椎水平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上予以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利尿等对症治疗治疗。
由于我院未开展腹主动脉夹层瘤手术,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要求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出院情况:患者未诉头昏、头痛不适。测量血压120/68mmHg.余未诉特殊不适。出院诊断:1、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2、高血压心脏病病;3、腹主动脉胸12椎水平段假性动脉瘤;4、腹主动脉腰3-5椎水平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5、动脉粥样硬化;6、脑梗死;7、CKD4期;8、高尿酸血症;9、血脂异常。10、低钾血症。
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二、临床总结:
1、作为门诊医生一定重视患者安全,重视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监测。尤其血压测量一方面判断患者病情,其次早期诊断与预防高血压;再次:高血压管理(除了诊室血压测量,有条件需要家庭血压测量或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
2、高血压患者,长期未规律口服降压药物,一定注意高血压靶器官损坏,如:心、脑、肾、血管、注意眼底情况。
3、长期高血压同时注意继发性高血压。如高血压伴或不伴低血钾情况,一定分析低血钾原因,同时早期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双侧肾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
4、同时注意其他高血压以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二手烟吸入史;
5、腹主动脉转诊过程中积极控制血压100-120/60-70mmHg,心率控制60-70次/分。疼痛要止痛、必要时要镇静。
三、思考与讨论:
1、尤其高血压患者,未规律使用降压患者,尤其胸痛患者,除了考虑心肌梗死,一定警惕主动脉夹层。有些未开展冠脉介入,溶栓前重视血压、乃至双上肢血压测量;
2、虽然该患双上肢血压差值小于20mmHg,但是用上臂式电子血压未测量出血压结果,不知道来解释,最后诊断腹主动脉夹层;
3、我国高血

最后编辑于 02-10 · 浏览 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