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原则最基础的东西,你真的理解了吗---Perren应变理论


骨折愈合的分型
骨折愈合分为2种类型
- 通过内塑形的一期或直接愈合
- 通过骨痂形成的二期或间接愈合
直接愈合
- 仅发生在绝对稳定固定时,它是骨单位重建的生物过程
- 绝对稳定使骨折部位的修复组织在生理负荷下的应变完全消除
- 将应变减少到临界值以下可以减少骨痂形成的刺激,使骨折的愈合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骨痂


间接愈合
- 发生于相对稳定固定时(弹性固定方法),包括膜内成骨和软骨成。
- 除了加压技术外,所有的固定方法均可视为弹性固定,提供相对稳定性。
- 其特点是骨痂形成

骨折间接愈合的四个阶段
- 炎性期
- 软骨痂形成期
- 硬骨痂形成期
- 重塑形期



- 骨痂形成需要一定程度的力学刺激
- 骨折块之间的相对活动可刺激骨痂的形成,加速骨折的愈合
Perren应变理论
- Perren应变理论解释了机械力学因素对于骨折愈合的影响
- 骨折端的活动引起的形变会在骨折端肉芽组织中产生应变

Strain-应变
- 在应力作用下,材料在单位长度内发生的形变
- 对材料施加应力后其长度发生的变化
- 没有单位,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 ε=(L-L。)/L。
- ε= δL/L
- 组织在功能正常状态下可耐受的变形程度有很大的变化范围
- 完整骨骼的正常应变程度为2%(骨折发生前)
- 肉芽组织的应变能力为100%
- 在早期,当骨痂主要成分为软组织时,骨折端耐受畸形或组织应变的强度要大于后期的骨性骨痂

- 只有当局部的应变小于编织骨所能耐受的程度,远近端的骨痂才能发生骨性连接
- 因此,当骨折端的活动过大时,硬骨痂无法桥接骨折端
- 在骨折愈合的后期,过度的负荷使骨折块发生过多的活动不利于骨折的愈合
- 但是,当应变过小时骨痂无法形成
- 当固定装置过于坚硬或骨折间隙过宽时,会产生低应变的环境,此时可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基于Perren应变理论的一些AO理念
- 骨折间隙越小,应变越大
- 相同的应力作用于简单骨折和粉碎骨折,其中简单骨折产生的应变较大

- 粉碎骨折可耐受两个主要骨折块之间有更大范围的活动
- 因为其总的活动被不同的骨折平面所分担,因此减少了骨折间隙中组织的应变


- 简单骨折(间隙小)解剖复位加压固定(绝对稳定,低应变)后,骨折发生无外骨痂的愈合(直接愈合)

- 简单骨折(间隙小)用桥接钢板(相对稳定)固定后,骨折端的活动导致高应变,骨折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

- 已有临床和实验室证据表明弹性固定可刺激骨痂的形成,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 骨干骨折后,使用髓内钉、外固定架、桥接钢板固定可观察到这一现象
- 复杂骨折(间隙大)用桥接钢板(相对稳定)固定后,骨折端虽有活动,但应变低,骨折发生有骨痂形成的愈合(间接愈合)

最后编辑于 02-09 · 浏览 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