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微出血后能否抗血小板治疗?
在临床上,关于脑出血、或头核磁SWI序列上发现微出血,后续能否继续抗血小板治疗,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与共识。
在急诊静脉溶栓时,《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中明确:少量脑微出血(1~10个)是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证、而非绝对禁忌症。

抗血小板治疗又该如何抉择呢,一篇文献《Effect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on stroke risk by brain imaging features of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an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 subgroup analyses of the RESTART randomised, open-label trial 》给出了一些观点,总结如下。

这篇文献的主要思想是探讨抗血小板治疗对脑出血(ICH)患者复发风险的影响,特别是通过脑成像特征(如脑微出血和脑小血管疾病)来评估这些影响。
1. 研究背景:
脑出血和脑小血管疾病的脑成像特征(如脑微出血)与脑出血复发的风险增加相关。
目前尚不清楚抗血小板治疗对这些脑成像特征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2.研究方法:
RESTART试验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盲终点的平行组试验,旨在评估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与避免抗血小板治疗对脑出血复发风险的影响。
对537名参与者进行了脑CT或MRI扫描,评估脑出血和脑小血管疾病的特征,并进行了长达5年的随访。
3. 主要发现:
在脑微出血存在与否、数量或位置的亚组分析中,未发现抗血小板治疗对脑出血复发有显著的有害影响。
在探索性亚组分析中,也未发现抗血小板治疗对其他脑成像特征(如脑出血位置、既往血管病变、脑萎缩等)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
4.结论:
研究排除了抗血小板治疗在脑微出血存在时对脑出血复发的显著有害影响。
结果支持在脑出血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尽管需要更大规模的随机试验来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
5. 临床意义:
研究结果可能改变目前对脑出血后避免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风险规避策略。
未来的随机试验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来检测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在脑成像特征亚组中的潜在差异。
总的来说,这篇文献通过脑成像特征的亚组分析,提供了抗血小板治疗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安全性证据,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
最后编辑于 02-07 · 浏览 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