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一文说清低钾血症的原因及治疗

发布于 02-03 · 浏览 3745 · 来自 Android · IP 广东广东

主任查房:血钾低至2.02,原因可能是?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患者检查资料


急诊入院时的电解质水平:


24小时尿钾含量>20mmoL/L

img



补钾后改善

img



激素水平: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CT平扫结果:



患者病情改善后转内分泌科治疗,行生理盐水抑制试验阳性,垂体增强磁共症排除中枢病变,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患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明确,予螺内酯20mg口服TID治疗,后期因患者自身原因转回当地医院治疗。


低钾血症:


一、缺钾性低钾血症:1. 钾摄入不足:见于长期禁食、昏迷、消化道梗阻、神经性厌食及偏食等,该患者入院前无禁食及相关病史,予排除;2.胃肠道排出钾增多:见于长期大量呕吐、腹泻、胃肠引流、造瘘等,该患者无相关病史,予排除;3.肾脏排钾增多:包括肾脏疾病(该患者无相关病史,入科检查不支持);另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如醛固酮增多、类醛固酮样物质产生或摄入增多、糖皮质激素产生过多(Cushing综合征)。该患者入院皮质醇检查提示不高,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30,需警惕醛固酮增多症。4. 另外药物性因素也可导致排钾增多:排钾性利尿剂、渗透性利尿剂、高血糖状态、某些抗生素均可导致低钾血症,该患者无相关药物使用史,血糖不高,予排除。


二、转移性低钾血症:1.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及酸中毒恢复期。2.使用大量葡萄糖液3.周期性瘫痪:如家族性周期性瘫痪、甲亢伴周期性瘫痪等;4.急性应激状态;5.氯化钡中毒等。6.使用叶酸、维生素B12.7.低温治疗等。该患者无转移性低钾血症病因。


三、稀释性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的诊疗

img



img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症指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醛固酮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研究发现,醛固酮过多是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症患者心脏、肾脏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旦诊断醛固酮增多症,需鉴别原发性还是继发性,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见于醛固酮瘤、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2.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见于肾素分泌瘤、恶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等,一般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II均明显升高。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0版)》建议:


对以下人群进行原醛症筛查:1. 持续性高血压 ( > 15 0/ 100 mmHg者;使用 3 种常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无法控制血压( > 140/ 90mmHg)的患者;使用≥4种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 <140 / 90 mmHg的患者及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2. 高血压合并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的低钾血症的患者;3. 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的患者;4. 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 < 40岁) 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5. 原醛症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6.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


筛查方法将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症首选筛查指标


1.筛查前准备:


(1)尽量将血钾纠正至正常范围。(2)维持正常钠盐摄入。(3)停用对ARR影响较大药物至少4周,包括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依普利酮)、保钾利尿剂(阿米洛利、氨苯喋啶)、排钾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及甘草提炼物。(4)需注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等类药物可升高肾素活性,降低醛固酮,导致ARR假阴性,因此,需停用上述药至少2周再次进行检测;但如服药时肾素活性<1 ng·ml-1·h-1或低于正常检测下限同时合并ARR升高,考虑原醛症可能大,可维持原有药物治疗。(5)如血压控制不佳,建议使用α-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CCB(表2)。(6)如患者因冠心病或心律失常等原因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建议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停药。(7)口服避孕药及人工激素替代治疗可能会降低直接肾素浓度(DRC),一般无需停服避孕药物,除非有更好更安全的避孕措施。


2.采血条件:


清晨起床后保持非卧位状态(可以坐位、站立或者行走)至少2 h,静坐5~15 min后采血。(2)采血需小心,尽量避免溶血。(3)待测血浆肾素活性(PRA)的标本在送检过程中需保持冰浴;而待测DRC的标本在送检过程需保持室温(不要将采血管置于冰上,这样会使无活性肾素转换为活性肾素),离心后即刻将血浆冷冻保存。


ARR影响因素:年龄,年龄>65岁,肾素较醛固酮降低明显,以致ARR升高。(2)性别,女性经前期及排卵期ARR较同年龄男性高,特别对于黄体期的女性患者,如检测的是DRC可能导致ARR假阳性。(3)最近饮食情况,低钠或高钠饮食会导致ARR假阴性或假阳性,因此在测定ARR时,应维持正常钠盐摄入,可通过测定尿钠浓度来反映。(4)采血时间、体位因素。(5)药物因素。(6)采血方法。(7)血钾水平。(8)血肌酐水平(肾功能不全会导致ARR假阳性)。


ARR测定包括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的比值及醛固酮与肾素浓度的比值,但ARR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患者肾素水平低(如PRA为0.1 ng·ml-1·h-1),醛固酮水平也低(如5 ng/dl),得出ARR结果会明显升高,这种情况通常不符合原醛症诊断,为应对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在筛查标准中加入了要求醛固酮>15 ng/dl这一条件。


原醛症确诊:对于ARR阳性患者,推荐进行≥1种确诊试验以明确诊断,不建议在明确诊断前直接进行疾病亚型分类。但对于合并自发性低钾血症、血浆肾素水平低于可检测水平且醛固酮>20 ng/dl的患者,建议直接诊断原醛症而无需进行额外的确诊试验。国内有研究提出,醛固酮>20 ng/dl、直接肾素浓度(DRC<2.5 mU/L)、伴低钾血症的高血压患者无需进行确诊试验即可确诊为原醛症。


目前主要有4种确诊试验,包括口服高钠饮食、氟氢可的松试验、生理盐水试验及卡托普利试验。这4项试验各有其优缺点,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口服高钠饮食及氟氢可的松试验由于操作繁琐,准备时间较长,国内无药等原因,目前临床很少开展;生理盐水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但由于血容量急剧增加,会诱发高血压危象及心功能衰竭,对于那些血压难以控制、心功能不全及有严重低钾血症的患者不应进行此项检查;卡托普利试验是一项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的确诊试验,但此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阴性,部分特醛症患者血醛固酮水平可被抑制。

img



实验室检查:


1.肾上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推荐:所有确诊原醛症患者必须行肾上腺CT扫描以排除肾上腺巨大肿瘤;


2.双侧AVS:如患者愿意手术治疗且手术可行,肾上腺CT提示有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形态异常(包括增生或腺瘤),需进一步行双侧AVS以明确有无优势分泌。国外2016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诊疗指南》提出对于年轻(<35岁)患者合并自发性低钾血症、醛固酮大量分泌且CT扫描符合单侧腺瘤,可无需进行AVS检查,直接接受单侧肾上腺切除手术。



3.基因分型在原醛症中的应用:年龄在20岁以下原醛症患者,或有原醛症或早发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做基因检测以确诊或排除GRA。对于发病年龄很轻的原醛症患者,建议行KCNJ5基因检测排除FH-Ⅲ。


治疗原则:治疗方案取决于原醛症的病因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原醛症的治疗有手术和药物两种方法。醛固酮瘤及PAH首选手术治疗,如患者不愿手术或不能手术,可予以药物治疗。而特醛症及GRA首选药物治疗。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发展迅速,转移较早,应尽早切除原发肿瘤。如已有局部转移,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病灶和转移灶,术后加用米托坦治疗。醛固酮瘤或PAH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早期,由于对侧肾上腺抑制作用尚未解除,建议高钠饮食。如有明显低醛固酮血症表现,需暂时服用氟氢可的松行替代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患者,需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并检测血压,根据血钾、血压等指标调整药物剂量


一、手术治疗


推荐:确诊醛固酮瘤或PAH患者行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如果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或不愿手术,推荐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


二、药物治疗


推荐:特醛症首选药物治疗。建议安体舒通作为一线用药,依普利酮为二线药物。推荐GRA选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低钾血症 (167)
纠错

最后编辑于 02-03 · 浏览 3745

1 34 6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