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伤寒论》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方二十一。
甘草(炙,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 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条文描述伤寒中风,误下出现生姜泻心汤证。本该扶正以利肠道蠕动、吸收功能恢复,医者再次下法误治,导致人体受伤加重,病理特征由少阳病渐向太阴少阴厥阴病转变。
泻心汤类主要是泻热结,随着正气转虚组方逐渐重用生姜甘草,治疗重心由驱邪转为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