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儿茶酚胺增多症)的诊治

发布于 01-26 · 浏览 2562 · 来自 iOS · IP 河南河南


img


几个概念:

1.儿茶酚胺增多症:由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与肾上腺髓质增生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2.嗜铬细胞瘤(PHEO):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能够合成、存储和分解代谢儿茶酚胺类物质,并因这类物质的释放引起症状。

3.副神经节瘤(PGL):起源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又进一步分交感PGL 及副交感PGL。

4.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在没有嗜铬组织的区域出现转移灶,如骨、肝、肺、淋巴结、脑或其他软组织等,PPGL均有转移潜能。

临床表现:

1.典型的症状包括“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为50%以上,对PPGL 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均在90%以上。

2.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肿瘤持续性或阵发性分泌释放不同比例的E和NE,故患者可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和持续性高血压(包括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础上阵发性加重),另有少患者血压正常。

3.直立性低血压。

4.其他症状:除高血压外,高CA作用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会引起以下一系列临床表现:

儿茶酚胺心肌病、胃肠道症状、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等(如肿瘤位于膀胱壁,患者可有血尿并且排尿时诱发高血压发作)、糖尿病、基础代谢率升高(怕热、多汗等)、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按压腹部肿块会使CA释放增加,血压明显升高)等

筛查指征:

1.有PPGL症状和体征,有阵发性高血压发作、伴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

2.服用DA受体拮抗剂、拟交感神经类、阿片类、NE或5-HT 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可以可诱发PPGL症状发作者。

3.肾上腺偶发瘤。

4.PPGL家族史及遗传性综合征背景的患者。

5.PPGL 既往史的患者。

定性诊断:

诊断PPGL的首选定性检测推荐为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Ns)或24小时尿分馏的MNs浓度,其次可检测血或尿E、NE、DA及其代谢产物香草扁桃酸(VMA)浓度。

1.血浆游离MNS:包括MN和NIMIN。敏感性97%~99%,特异性82%~96%,适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监测。阴性者几乎能有效排除PPGL。开展此项检查的单位不多。

2.24小时尿分馏的MINs:特异性高达98%,但敏感性略低,约69%,适于低危人群的筛查。

3.24小时尿CA 仍是目前定性诊断的主要生化检查手段,敏感性84%,特异性81%,假阴性率14%。结果阴性而临床高度可疑者可重复多次和(或)高血压发作时留尿测定,阴性不排除诊断。

4.24小时尿VMA 敏感性仅46%~67%,假阴性率41%,但特异性高达95%。VMA 是E及NE的最终代谢产物,但应同时检测血、尿CA和MNS水平。

5.血浆CA: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游离MNs和尿分馏的MNs升高达正常值上限4倍以上,100%可以可诊断PPGL 。尽管MINs是诊断PPGL最准确的方法,但仍有7%~12%的PPGL患者MNS正常。此类PPGL 易误诊,大大增加了围手术期风险。因此对以下几种MNs结果正常的肾上腺或腹膜后肿瘤,应谨慎按照PPGL 进行严格围手术期管理:

1)肿瘤体积较小且中心坏死明显。

2)有典型临床症状。

3)有其他激素检测(如3-MT、CgA)辅助提示PPGL诊断。

临床疑诊但生化检查结果处于临界、灰区者应标准化取样条件,推荐联合检测上述生化指标以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img


1.首选CT平扫+增强作为PPGL定位检查:大多数PPGL表现为:①圆形、梨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②大小多数为3~5cm,个别超10cm;③肿块多数密度不均匀,以低等混杂密度为主,少数伴有出血或钙化者密度可增高。增强CT扫描由于PPGL血供丰富多呈明显增强,且边缘增强更明显;实质部分除坏死囊变部分外亦增强,可类似厚壁内腔不规则囊肿样改变。密度不均和显著强化为PPGL特点,能充分反映其形态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2.MRI:PPGL在MRI上通常信号混杂,一般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反相位序列信号无明显衰减;肿块血供丰富、增强后明显强化。推荐以下情况用MRI检查:①探查颅底和颈部PGL;②已有肿瘤转移的患者;③体内存留金属异物伪影;④对CT显影剂过敏;⑤儿童、孕妇、已知种系突变和最近有过度辐射而需要减少放射性暴露的人群。

基因检测:

PPGL基因检测推荐策略:推荐所有PPGL患者均应进行基因检测,建议PPGL患者制订个性化的靶向基因检测策略,对具有遗传性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目标基因的检测;转移性PPGL患者应优先检测SDHB 基因;对无转移PPGL患者,依据肿瘤的位置、CA 生化表型等进行特定基因的检测

img


治疗:

术前准备:

1.PPGL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未常规给子a受体阻滞剂以前,PPGL手术死亡率达24%~50%。

2.术前药物准备的目的在于:①阻断过量CA的作用,维持围手术期正常血压、心率/心律,改善心脏和其他脏器的功能;②纠正有效血容量不足;③防止手术、麻醉等因素诱发CA的大量释放所致的血压剧烈波动,减少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对于无明显血压升高或缺乏典型症状的PPGL患者仍然推荐术前进行CA的阻断处理。术前液体扩容并不改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术后安全性,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需要格外谨慎使用。

控制血压:

1.a受体阻滞剂(推荐):最常用的是长效非选择性a受体阻滞剂—酚苄明,治疗总体上需根据血压调整剂量。当阵发性高血压得到控制、血压正常或略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或鼻塞等症状时,均提示酚苄明剂量已足量。具体方案为:

1)初始剂量10mg/d,分1~2次口服

2)每2~3日递增10~20mg

3)30 ~ 60mg/d或1mg/ (kg •d)已足量,分3~4次口服,不超过2mg/(kg•d)。小儿初始剂量0.2mg/kg(不超过10mg),每日4次,以0.2 mg/kg递增。

2.a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 (2~5 mg/d,分2~3次口服)、特拉唑嗪(2~5 mg/d,口服)、多沙唑嗪(2~16mg/d,口服)等,但需要注意这类药物存在a受体的不完全阻滞作用。

使用非选择性a受体阻滞剂时可以根据患者症状改善和副作用耐受情况调整剂量,但用药时间至少为14天并可能因调整剂量而延长用药时间。推荐服药期间饮食中增加含盐液体的摄人,以减少围手术期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并有助于扩容。

img


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钙拮抗剂能够阻断NE介导的钙离子内流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达到控制血压和心律失常的目的,它还能防止CA相关的冠状动脉痉挛,有利于改善心功能,且不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由于钙拮抗剂的药理作用,它的单独使用并不能改善PPGL 所带来的所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仅以下3种情况联合或替代a受体阻滞剂:

1)单用a受体阻滞剂血压控制不满意者,需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并可减少a受体阻滞剂的用量。

2)对于使用a受体阻滞剂副作用严重且不能耐受的患者,采用钙拮抗剂替代之。

3)血压正常或仅间歇升高,替代a受体阻滞剂,以免引起低血压或直立性低血压。

控制心律失常:

1.对于CA或a受体阻滞剂导致的心动过速(>100~120次/分)或室上性心律失常等,需加用B受体阻滞剂,使心率控制在<90次/分。

2.B受体阻滞剂必须应用在a受体阻滞剂使用2~3日后,这是因为单用B受体阻滞剂可阻断肾上腺素兴奋B2受体扩张血管的作用而诱发高血压危象、心肌梗死、肺水肿等致命并发症。

3.推荐对心脏有选择性的B1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12.5~25mg/d,分2~3次口服)、美托洛尔(25~50mg/d,分3~4次口服)。

高血压危象的处理 :

推荐硝普钠、酚妥拉明或尼卡地平静脉泵入

术前药物准备的时间和标准 :

推荐术前充分进行药物准备,一般为2~4周,对于阵发性高血压发作频繁者需准备4~6周。以下几点表明术前药物准备己充分:

(1)血压稳定在120/80 mmHg左右,心率维持在80~90次/分。

(2)阵发性高血压发作频率减少,无心悸、多汗等现象,可有轻度鼻塞。

(3)体重呈增加趋势,血细胞比容<45%,四肢末端发凉感消失或有温暖感、甲床红润等表明微循环

(4)糖代谢异常及其他高代谢症候群异常得到改善。

手术方式:

1.腹腔镜手术是PHEO推荐首选的手术方式。其选择主要决定于肿瘤的大小和术者的经验,但肿瘤大小并非绝对限制,多数学者推荐肿瘤<6cm,若技术条件允许,大体积嗜铬细胞瘤也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

2.开放手术:推荐于肿瘤巨大、转移性PPGL、肾上腺外PGL、多发的需探查者。肿瘤分离有困难者可行包膜内剜除。

3.肾上腺保留与否 :推荐尽可能保留肾上腺,特别是双侧、家族性或具有遗传背景者推荐保留正常肾上腺组织,原因如下: 避免皮质激素终身替代、家族性的转移性PPGL罕见(2%)、残留肾上腺复发率低(10%~17%)。

转移性PPGL的治疗:

转移性PPGL的治疗是非治愈性的,主要原则是控制疾病发展及限制过量儿茶酚胺的分泌。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并需多学科协作来制订最优的综合治疗方案(具体不再详述)。

预后和随访: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血糖症等情况可能会危及生命,需进行严密监测,术前存在高血压的PPGL患者,在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后,高血压一般可在数天至术后2个月内恢复正常。生化指标正常但仍存在高血压的术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原发性高血压,一般通过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可获得满意的疗效。PPGL的预后可能与年龄、转移、病灶位置、大小、基因突变类型、分泌功能等因素有关。非接移性PPGL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5%;而转移性PPGL 的预后则异质性明显,5年生存率在60% ~70%,并且转移性PHEO患者的预后要相对好于转移性PGL 患者。

PPGL的复发率约为13.3%,而中位复发时间约为原发肿瘤切除后6年。

随访原因:

(1)术后短时间内的随访有助于评估肿瘤有无残留。

(2)术后病理难于判断肿瘤的转移潜能。

(3)所有PPGL均有复发及转移潜能。

随访内容 :

包括病史与体格检查(H&P)、临床症状(高血压等)、生化指标(血浆游离及24小时尿分馏的MINS、血浆和尿CA、血浆嗜铬粒蛋白A等)、影像学检查(解剖影像、功能影像)。

随访方案:

img


PPGL指南推荐意见:

img


本文引用~《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22版》

本文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







嗜铬细胞瘤 (62)
副神经节瘤 (19)

最后编辑于 01-26 · 浏览 2562

回复18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