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丨《访学之路医者海外研修见闻》顾兵,王俊宏主编

这本书是一位大佬给的,我估计用不上。但却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它的价值很大。尤其是对于写论文、做研究的小伙伴,还有希望开拓视野,去看看检验领域里的另一番天地的香香萌。
本书像一本小说,故事形式,易读性很高,在享受阅读中增长了知识,扩展了视野。
让顾兵大佬带你周游世界!这本书一定会让你爱不释手!
下面算是前言。
君行千里有归期(前言)
在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习期间,有不少好友问及我在美国学习的情况,希望我多介绍美国的信息。于是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尽量抽时间把在美国访问学习的所见所闻提笔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同时也邀请了一众曾在国外访学的同行,写下访学生活的点滴,出版成书,于是就有了这本《访学之路一医者海外研修见闻》在联系作者、邀稿、准备出版的过程中,我的思绪时而回到了自己访学的那段日子:
2017年1月21日,一大早我来到机场,准备乘中午的航班飞往美国芝加哥。巧合的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钟鸣医生就在我邻座!原本漫长的12个小时的航程,有了小伙伴就可以一路聊天,谈人生、谈梦想、谈家常。不知不觉中,飞机落地芝加哥,我也开始了在普渡大学为期-年的访学生活。
来到美国不久后,我在导师的安排下进入实验室学习。这一年里,我把自己定位为研究生,静下心来看文献、做实验、进行基础研究。非常幸运,我与普渡大学一个质谱方向的实验室合作,与一位复旦大学的访问学者、质谱专业的副教授,一起进行质谱技术用于沙门菌感染研究的探索。虽困难重重,但一路上也有收获。除了平日里在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洗试管。这听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单纯洗一根移液管,整个工序就近十步,加上领试剂和耗材、高压消毒及处理垃圾等“杂事”,差不多要一周时间。可能在不少研究生眼里,这样的“粗活”毫无意义。我认为,事情虽小,但不代表没有意义。有些时候,某些细节可能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我们一开始都对访学有着无限期待,来到理想中的院校,跟随领域内知名的导师,为了习得更多专业知识,精进自己所学。但我们也可能会在现实中经历类似“洗试管”这些看似无意义、烦琐的工作。而这些经历对于整个访学过程来说,怡怡是最好的积淀。万丈高楼平地起,做学问如是,对待生活也应如此。在访学过程中,我们除了以谦虚的姿态向优秀的前辈和同行学习,进修课业,与此同时,异国他乡的生活也等待我们去适应、去融入。无论对于刚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生来说,还是对于已积累多年经验的学者而言,访学之于当中的每个人,无疑都是崭新的起点。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差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同时保持初心,不忘自己访学的初衷。
《访学之路一医者海外研修见闻》记录的一言一语,都是每位作者访学的切身体会,他们的足迹遍布美欧日等地。书中既讨论了访学的意义,也分享了访学的精彩见闻,于学业、于工作、于生活,各有侧重,虽不尽其详,仅愿此近百篇言辞朴实之作,能给予同行些许参考,给予后来访学者一些借鉴。
顾兵
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最后编辑于 01-25 · 浏览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