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慢性肾脏病饮食指南:科学食养,守护肾脏健康

发布于 01-23 · 浏览 1727 · IP 福建福建

在我国,慢性肾脏病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第六次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2018 - 2019 年,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 8.2%。中国透析人群登记数据库的数据表明,到 2022 年底,我国接受透析的人口数已超过 100 万。慢性肾脏病病程漫长,并发症多,诊疗复杂,不仅严重威胁居民健康,还极大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而膳食干预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膳食对非透析患者可延缓疾病进展,对透析患者能减少透析次数并预防营养不良。

一、深入认识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 3 个月的慢性疾病。早期患者可能毫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晚期则会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水肿、酸中毒等尿毒症症状。临床上将其分为 5 期:

1 期:肾功能正常,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1.73m²。

2 期:肾功能轻度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为 60 - 89mL/min/1.73m²。

3 期:肾功能中度到重度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为 30 - 59mL/min/1.73m²。

4 期:肾功能严重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为 15 - 29mL/min/1.73m²。

5 期:即终末期肾病或尿毒症期,肾功能严重衰竭,肾小球滤过率 < 15mL/min/1.73m²,此时患者大多需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img

二、慢性肾脏病食养黄金准则

(一)食物多样,分期搭配

为保证全面充足的营养摄入,建议每天摄入食物种类在 12 种以上,每周达 25 种以上。同时,做到少盐、少用调味品,限酒或不饮酒,避免浓肉汤或老火汤。

1 - 2 期: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食可选全谷物、杂豆类、薯类及水生蔬菜等。每餐保证有蔬菜,每日蔬菜摄入量 300 - 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适量食用水果。经常吃奶类、大豆及其制品,适量摄入鱼、禽、蛋、畜肉,少吃烟熏、烧烤、腌制等过度加工食品,严格控制盐、油、糖和调味品用量。

3 - 5 期:需实施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总量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 0.6g。主食选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如红薯、土豆、莲藕等,或小麦淀粉、绿豆粉丝等制品替代部分或全部谷类食物。同样保证每餐有蔬菜,适量吃水果,常吃大豆及其制品,适量摄入鱼、禽、蛋、奶、畜肉,避免过度加工食品,控制盐、油、糖和调味品用量。

(二)充足能量,合理体重

慢性肾脏病患者能量摄入量推荐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 30 - 35kcal。超重或肥胖患者,能量摄入可适当减少 500 - 750kcal,以促使体重降至适宜范围。适宜体重可根据体质指数(BMI)判断,一般人群应控制在 18.5 - 23.9kg/m²,65 岁及以上老年人 BMI 适宜范围可适当提高至 20.0 - 26.9kg/m²。若患者合并水肿,则需计算调整体重。

3 - 5 期:为减轻肾脏负担并保障优质蛋白质摄入,患者应减少米面食物摄入,选择蛋白质含量低、能量密度高的食物作为主食,如红薯、木薯、芋头及各类相关淀粉制品,也可选择水生蔬菜如莲藕、马蹄等。有条件的患者,还可选择低蛋白大米、肾病专用能量补充剂等低蛋白高能量食品。

img

(三)适量蛋白,科学选择

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蛋白丢失情况,但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加速疾病进展,需根据疾病分期确定蛋白质种类和摄入量。

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 50% 以上,常见于动物性食物和大豆。动物性食物中可适当多选择鱼禽类等白肉,少吃红肉(如猪、牛、羊肉),一般每周 1 - 2 次,每次不超过 50g。

当患者出现肾性贫血时,可适当增加红肉进食次数,以补充血红素铁。

因蛋类和奶类通常含磷较高,需适当控制用量,鸡蛋每天不超过 1 个,奶类不超过 300mL。

植物性食物更利于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疾病进展,可选择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腐竹等,作为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选择蛋白质食物来源时,优先选鱼禽类,其次是大豆类,最后是蛋、奶、畜肉。

img

(四)充足蔬菜,适量水果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健康至关重要。建议患者每日摄入蔬菜 300 - 500g,水果 200 - 350g。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水果摄入量可适当减至 100 - 200g。

当患者出现水肿或高钾血症时,需谨慎选择蔬菜和水果,并仔细计算含水量和含钾量。

慢性肾脏病 3 - 5 期患者,除关注水分和含钾量,还需留意蛋白质含量(通常绿叶蔬菜约含蛋白质 2 - 4g/100g,大部分水果蛋白质含量约为 1 - 2g/100g,瓜菜约含蛋白质 0 - 1g/100g)。此阶段患者可多选择含蛋白质少的瓜菜,适当选择深色蔬菜水果。

img

(五)少盐控油,限磷控钾

控盐推荐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 5g,避免食用烟熏、烧烤、腌制等过度加工食品,限制酱油、味精等调味品摄入。水肿患者应在专业指导下实施低盐膳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 3g;水肿严重者,应实施无盐膳食(钠<1000mg)或低钠膳食(钠<500mg)。

控油患者应适当控制油脂摄入,建议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 25 - 40g,脂肪占总能量比例不宜超过 35%。慢性肾脏病 3 - 5 期患者可适当增加富含中链甘油三酯或 ω - 3 脂肪酸的油脂,如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等,作为能量补充来源。

限磷动植物食物均含丰富的磷,磷与蛋白质并存,瘦肉、蛋、奶等含磷量高,植物性食物中磷吸收利用率相对较低。选择加工食品时要仔细阅读标签,避免含磷添加剂多的食品。推荐患者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控制每日膳食磷摄入量不超过 800 - 1000mg。慢性肾脏病 3 - 5 期患者,在低蛋白饮食时,要多选用磷 / 蛋白质含量比值低的食物,兼顾钙磷摄入。

控钾慢性肾脏病患者若无高钾血症,且每日能排尿 1000mL 以上,一般无需担心钾摄入过多。一旦出现高钾血症,应及时就医,同时严格控制高钾食物摄入,每日钾摄入量不超过 2000 - 3000mg,维持血钾浓度在 3.5 - 5.5mmol/L。此外,要避免摄入浓肉汤、老火汤、菜汤,烹调时先焯水弃汤后再食用。

img

(六)适量饮水,量出为入

无水肿且尿量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饮水量建议为 1500 - 1700mL;存在水肿和(或)尿量较少的患者,需根据每日尿液排出量及透析脱水量计划饮水量,遵循量出为入原则。同时,这类患者需在专业指导下实施低盐膳食,减少含水多的食物摄入,避免加重水肿。

(七)合理选食药,精准调补

因人制宜根据不同证型选择合适食养方案。如气虚者,偏脾气虚可选山药、茯苓;偏肾气虚可选黄精、山药。血虚者可选阿胶。湿热者可用赤小豆、金银花等。血瘀者可食用桃仁、山楂等。

因时制宜中医强调顺应四时季节自然气候。春季阳气上升,可适当摄入大枣、龙眼肉等温补类物质;夏季炎热,宜食用赤小豆、绿豆等滋阴清热利湿之物;秋季干燥,宜用雪梨、蜂蜜等养肺润燥之品;冬季寒冷,可食用当归(仅作香辛料和调味品)、阿胶等温补之味。

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东南地区地势低,气候湿热,宜适当食用茯苓、薏苡仁等甘淡渗湿之品;西北地区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宜选用百合、大枣等温热滋润之品。

img

(八)选营养食品,改善状况

慢性肾脏病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足,常合并微量营养素缺乏,如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D 等。低蛋白饮食不当更易导致营养不足,表现为体重下降、水肿等。因此,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评定和监测,接受临床营养师或医生的营养指导,预防营养不足。一旦发现营养风险,应及时进行膳食指导,必要时给予膳食营养补充剂、肾病型能量补充剂等营养健康食品,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足。

(九)规律生活,健康相伴

规律饮食建立良好生活方式,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减少点外卖和外出聚餐次数,适量食用零食。慢性肾脏病患者加餐宜在两餐之间,选择水果、薯类等天然食物,严格限制过度加工食品。体重下降患者可适当增加餐次,以增加体重,纠正营养不足。

限制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会对肾脏造成直接损害,还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疾病风险,加重肾脏损害。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限制饮酒,尽量少喝或不喝,3 - 5 期患者不应饮酒。

适度运动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灵活性运动。推荐每周进行 3 - 5 次,每次 30 - 6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若无禁忌,每周最好进行 3 次抗阻运动,如哑铃训练、俯卧撑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患者应将运动融入生活计划,循序渐进达到运动目标。同时,要做好运动评估,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降低运动相关不良事件风险。

img

(十)定期监测,自我管理

日常监测慢性肾脏病患者定期健康监测是膳食干预成功和防止营养不良的重要保障。一般应每日自我监测血压、体重、尿量等指标,每周记录饮食,监测食物摄入情况。

医院检查根据病情和实际需要,每月可到医院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必要时每季度或每年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握力、上臂围等指标监测。临床营养师或专科医生会根据监测结果,定期进行营养评定、诊断和咨询,及早发现并防治营养不良。

自我管理患者要重视学习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了解食物营养成分,学习查询食物营养标签,掌握食物交换表使用方法。特别是在初诊、年度检查等关键节点,应主动咨询,接受个性化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掌握膳食管理技能,获取有效营养治疗方案,改善健康状况和临床结局。

img

最后编辑于 01-23 · 浏览 1727

回复6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