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远视眼处方标准化

发布于 01-21 · 浏览 2477 · IP 广东广东
iconfarica 推荐

远视眼的处方标准化

此文由《视光生理状态检查矫正法−煛视光》、《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视光工作典型案例集》书作者黄炳南撰写,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剽窃。

近年来,太多的朋友老是在问远视度数如何给?为何散瞳,是慢与快散瞳哪个好​? 什么时候要慢散,快散​?什么时候要下降远视度数?远视中的什么全远视、显性远视、隐性远视、能动性远视、生理性远视​?什么时候又不能下降​远视度数?最后,就带远视的验光流程都是问题多多,雾视不足或不雾视,插片手法都是错的,​还是以近视一样的方式验光也是错的。太多问题,​现做成一个较系统的文章来统一回复,先说明,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按所写内容进行,极特殊或个例、眼疾除外。

一、为了更方便说明问题与减少文章长度,先定义名称内容与方法方式:

散瞳:通常指使用眼水方式,让眼睛调节放松,几乎无法使用调节状态。慢散是指使用阿托品进行散瞳,要21天后才能恢复调节功能。快散是只需几个小时后,即可恢复调节功能的眼水散瞳。有文献指出,慢散让眼睛调节无法使用率97%左右,快散为91%左右,大雾视在远视中只有70%左右。

全远视是让眼睛几乎无调节能力存在,无法使用调节力时,验光出来的度数。一般指是散瞳度数,在远视有内斜状态下,建议是慢散为准的度数。

显性远视是不散瞳状态下,充分雾视,让眼睛放松调节状态下,验光过程中不能有诱发调节参与因素下,所验光出来的足矫正度数。

生理性远视指眼睛从小发育,眼轴从短变长,眼睛处于远视状态,慢慢发育成正视眼过程。3岁时,+2.50D生理性远视;6岁时,+1.50D;10岁时,+1.00D;到16岁几乎为0。

隐性远视是指“全远视”与“显性远视”之差。一般指习惯性痉挛调节度数,此度数可引起调节性集合存在,是调节性内斜的根本性原因。正常人群中这个隐性远视度数与生理性远视具有一定的相同性,也就是说,显性远视加上生理性远视高度相似散瞳度数。(这里指是正常人群,在高远视人群中并非这样,有些患者隐性远视极大,有内斜患者更有可能性,都需散瞳鉴别。)

绝对远视指眼睛最低远视度数看到最佳视力的状态。此时眼睛处于调节参与下,能克服部分远视让焦点处于视网膜中心凹上的所体现的度数,绝对远视就是眼睛克服不了的远视那一部分,此部分与眼睛的调节幅度有关,成反比关系,调节幅度越好,绝对远视就越低。绝对远视一般是无法持久保持清楚状态,是一种努力克服、保持短时间内视力好,但舒适度与持久欠佳。(远视一般是最高远视最佳视力原则处方,绝对远视度数处方是不可取的)

能动性远视是指眼睛看远时,能克服多少远视量,参与调节性有多少量。一般指显性远视与绝对远视之差。有内斜的患者不能存在能动性远视的量,不然就会更内斜;对于外斜患者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让眼睛调节参与下减少部分外斜量,但只能使用能动性远视的三分之一量为宜(经验法为2.00D内),如使用过多,无法持久、清楚。

二、什么时候要进行散瞳,使用什么方式更好些?

首先第一原则为,远近眼位中,有内斜的年青人以下人群都需要进行散瞳验光检查屈光度数。通常12岁以下,初次屈光检查都建议散瞳验光,特别有内斜患者或是远视人群,其它人群看情况而定。这里特别说明一定是内斜患者,远眼位或近眼位出现内斜的患者都应该进行散瞳验光,内斜量超过5△后,建议慢散为宜,近视或远视都需要这样处理。鉴别出是否有调节性内斜,这种假内斜是可通过球镜足矫正的,不应该干扰视功能存在。下述所写内斜,包括远与近眼位也含隐内斜与显内斜。

慢散建议人群:1、内斜偏大(大于5△)。2、初次远视高于+3.00DS(电脑单)。3、高AC/A比值患者。只要符合一个条件都应该进行慢散。其他人群可快散鉴别即可。

由于散瞳后,瞳孔放大,当瞳孔并非日常状态下的瞳孔,由于角膜也非完美状态,角膜边缘较平坦,瞳孔大小会影响到散光度数与轴位、球镜度数也会有影响,所以正规状态下,应该加上一个模拟瞳孔的插片来屏蔽角膜边缘的影响。(模拟瞳孔为4~5mm的插片孔)

散瞳验光的正规流程:先进行显性远视的验光(后面有详细解说),得到了基础日常状态下瞳孔大小下的屈光足矫正度数,这里重点是散光度数与轴位。然后进行散瞳。瞳孔放大后,把显性远视检查中的散光与轴位直接植入,插入模拟瞳孔,这里只进行球镜的足矫正检查(此时散光可能会变,但变是瞳孔大小引起的,大瞳孔边缘引起散光与轴位变化,不可取。),模拟瞳孔减少角膜边缘度数影响得到正确的球镜度数。一般青少年情况下,散瞳针对调节问题,调节正常情况只变化球镜,而柱镜不会变的。

三、如何给远视度数才是正确的?

1、需要“散瞳度数”作为处方:

内斜患者,未知或无法鉴别是否有调节性内斜可能性的情况下,都使用此度数进行矫正。

遇见有内斜患者,鉴别出是否佩戴过眼镜,如佩戴过,旧镜度数是否真足矫?是否有散瞳记录度数,是否使用散瞳的度数进行矫正?有内斜患者初次或是非真足矫时,请使用散瞳的度数进行足矫正,不建议下降度数,使用慢散后直接足矫正,直接佩戴慢散后度数,让眼睛处于几乎放松状态,以防止有调节性内斜的可能性存在。三个月后,瞳孔恢复,再检查远眼位与近眼位,此时可以鉴别出:单纯性内斜、集合过度、散开不足等内容,再进行正规处理。

在散瞳度数足矫正下,散瞳期内(瞳孔放大时间内),是可检查远眼位,能查斜量的查量,不然遮盖法或是棱镜排镜看眼动量并记录在案,此时理论上无调节性存在,但还有习惯性与大脑定位等问题存在,无法真实测量出远眼位状态,要散瞳度数佩戴三个月后所测量才可信。

有人会问:散瞳度数佩戴后,看远视力反而不好,是处理错了吗?对于弱视患者来说,不是更不好了吗?不是的,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对于弱视来说,也是正确的。如是慢散后直接佩戴的,三个月后也可能出现这些问题,但一开始并不会出现。先问孩子看远时长多,还是看近时长多?看远都是四米以上吗?如孩子3米以内的时长更多(在家里超70%时间或户外不超4小时),那么佩戴散瞳后的度数更科学,让眼睛产生的调节量可以趋向正常化,读书学习与做弱视训练时,调节都处于较好状态,更有利于视力提升。然后可以三个月强制全天候佩戴散瞳度数,再进行检查眼位检查。当看远如看黑板等影响大,一定要下降散瞳度数去看远,下降越少越好,不大于生理性远视值的80%,并通过双光,两副眼镜或渐进进行下加光处理,让眼睛看近时,一定处于散瞳度数状态。

强制佩戴散瞳度数三个月后,发现内斜状态无改善或是变化极小(3△内),此时大概率不是调节性内斜,此时的内斜可能性为真实性,鉴别出A、单纯性内斜,可以使用棱镜处理;B、集合过度,使用渐进双光或远近两副处理;C、散开不足,远用棱镜处理,近不需要,双光或远近两副处理。都应该进行视功能训练改善斜视,当量大时,手术处理。

2、需要 “显性远视度数”作为处方:

A、确定内斜不是调节性内斜引起的,并在散瞳度数与显性远视度数分别检查远眼位时,无明显区别(小于2△);B、显性远视度数下检查远近眼位都几乎正常值内;调节幅度也在最低值这上,都使用此度数为处方。调节幅度低,训练之。散瞳鉴别意义不大,通常不多(3.00以下),不如训练。

当近眼位是内斜状态请使用下加光矫正到只有BO 1△时即可,如小于BO 3△,可不用下加光。切记不可下加光矫正到外斜状态,不然内直肌会用力。

所谓显性远视度数,如有散瞳过程,一定在复瞳后充分雾视所检查的度数。如无散瞳,要充分雾视检查足矫正度数。无调节参与,左右眼的焦点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

有人会问:散瞳后与复瞳后的度数相同巨大,如何处理?散瞳通过模拟瞳孔后所得远视度数与显性远视度数相同大,比生理性远视还多,选择哪个度数处理更好呢?远眼位是否有调节性内斜吗,如没有,直接显性远视度数给即可。近眼位内斜可使用下加光,双光与渐进两副眼镜处理。真内斜时,远视过矫在看远时,也是无法放松调节的,无意义。也就是说,远真内斜,欠矫正近视或过矫正远视,在看远时,对调节来说是无用的。

3、需要“散瞳后减生理性远视值度数”作为处方:

一种可以当成“显性远视度数”的处方。无复瞳检查,经验法处理的方式而已。相当去除隐性远视的方法,大概率会是显性远视度数。请参考“显性远视度数”作为处方内容。

另外有些情况下,用此处方有:当“显性远视度数”无法十分确定时;孩子配合差,主观检查效果差时;当显性远视度数佩戴不舒适时,且显性远视度数低,而减生理性远视度数后高时,使用高度数的处方(远视过矫相当于近视欠矫一样,远视度数宜高不宜低);在非弱视患者中,使用过矫远视度数多时引起远视下降的概率也会更大些(相当近视欠矫多时,近视加深快)。

左右眼一定要减相同的度数,例如10岁孩子,R:+1.50DS;L:-0.50DS,而想减少生理性远视+1.00D时,那么R眼:+0.50DS,而L眼:-1.50DS,这样才是科学的,左右眼一定要变化相同的度数,不然是无法调节同步,双眼同时看,双眼焦点位置不同,视力不一样。调节同步知识点请参考《视光生理状态检查矫正法−煛视光》书。

4、需要“欠矫远视度数”作为处方:

确定远眼位处于较大外斜(BI 5△以上),就可考虑进行欠矫远视矫正,至于欠矫量要1.看AC/A比值是否正常或偏高,低的AC/A比值处理无意义。2.能动性远视量是否大,调节幅度是否好来进行评估。3.部分水平眼球震颤的患者,可以通过欠矫远视或过矫近视改善眼震频率与幅度,改善视力。

欠矫远视度数不能让眼睛变成内斜状态,至少保留远眼位BI 3△;近眼位BI 6△外斜量存在。如远眼位欠矫正后,只剩BI 3△外斜后,1.近眼位变成内斜时,请使用下加光再处理;2.近眼位还大于BI 6△时,大概率为低AC/A比值,此法可以取。

5、其它情况不可取的处方:

患者家长心愿可知,不佩戴眼镜最好,使用绝对远视处方,训练调节幅度提升来下降绝对远视方式不可取;一直的下降远视,不理内斜情况的处方不可取;不关注双眼视功能状态,可能破坏融像出现抑制,成长过程中(6岁内出现内斜可能性高,10岁后变成外斜可能性高)融像与立体视建立异常的处方不可取;散光未足矫正,是不利用弱视训练与视疲劳的度数处方不可取。

只要需要佩戴眼镜的远视小患者,都应该佩戴正确的度数,有利用弱视训练与视功能的建立与完善,都不能时戴时不戴或按需而戴,都必须常佩戴。不用关注不佩戴时的眼位问题,那是不正常的状态,关注佩戴时眼位不斜才是正常状态。不佩戴远视眼镜时,眼睛趋向内斜是很正常的事,因有调节性内斜的存在。

四、远视屈光检查过程细节流程:

目前常规两种屈光检查过程,一种较原始的插片法,一种是综合验光仪法。下面两种方法都详细解说。散瞳或是不散瞳的检查都是一样的流程,虽然散瞳时调节大概率不参与,但也不能100%,所以建议都一样防止调节参与的方式进行。当小患者有效度数SE>-1.50D时都建议使用此流程进行。有效度数SE就是球镜加上散光的一半(带±号进行),-0.50D、+1.00D都是比 -1.50D大的屈光,所以都要进行此流程。

1.插片法,无综合验光仪或无法配合使用综合验光仪的情况下进行。下面为单眼检查屈光过程:

第一步:检查祼视力,如有旧镜,检查旧镜视力。并进行客观屈光检查:检影或电脑仪。

第二步:插片,客观度数上再加+3.00DS,插于最贴脸的A槽,负散光度与轴1:1植入,检查视力。

第三步:此时视力很差,使用负镜进行下降插于最外槽,最里面的正镜片不要取出(以前是先插后取方式)。如是想进行大雾视操作的话,调整最大正球镜到只看到0.2,左右眼一样的远视力,就可以进行大雾视。

第四步:慢慢增加负镜到最佳视力,得知所加负镜度数,然后与最里面正镜进行加减后得到新度数。

第五步:让患者双眼闭着,不要睁眼,把最里面A槽正镜片取出,在新度数再加上+0.50DS插入。

第六步:把负散光取出,让患者看散光表,教育患者看懂散光表的感觉(如患者已经会,可略此步),a、如是交叉圆柱镜JCC法,就插回负散光度数与轴位,让患者得知散光表的相对均匀感。b、如是裂隙片法,就不插回散光度数与轴位,方法可参考《视光生理状态检查矫正法−煛视光》,略。下面为JCC法进行过程。

第七步:再进行负镜调整,或红绿测量,到最佳视力或是红绿等清,把负镜片插于最外面即可。  由于镜眼距存在,所以再加+0.50DS后的新度数可能有变化,很正常的。

第八步:红绿等清后,进行交叉圆柱镜(JCC)精调轴位,再精确散光度数。

第九步:已经精确好散光度数与轴位后,把第七步插于最外面的负镜片取出,看散光表是否均匀? 如相当均匀,说明散光度数与轴位相当正确。如散光表不均匀,说明散光度或轴有些问题,从第七步再检查。此步很重要,是鉴别散光矫正是否被正确矫正。也再一次小雾视放松。

第十步:散光表均匀,再进行球镜微调,慢慢增加负镜到,红绿等清或是最佳视力,然后与A槽的正镜进行加减,得到此患者的足矫正球镜度数。患者闭眼,把所有球镜插片取出,把足矫正球镜插片按插片原则给于插入即可。(里面为散光度数与轴位,外面球镜)

2、综合验光仪法,主观屈光检查流程,下面为单眼检查屈光过程:

第一步:检查祼视力,如有旧镜,检查旧镜视力。并进行客观屈光检查,如检影或电脑仪。

第二步:客观屈光检查基础上,球镜再加+3.00DS后,含散光度与轴植入综合验光仪,并检查视力。

第三步:此时视力会很差,慢慢下降正球镜度数,当到0.2或0.3视力时,停顿10~15秒,这十来秒里更换五六个0.2或0.3视标进行测量。如是大雾视,要做十五分钟;如只是检查屈光流程,就10~15秒上即可,让眼睛放松一下调节。

第四步:十来秒放松后,再慢慢下降正球镜度数,很慢的下降,视力就会慢慢变好些,越来越清楚,约0.5左右时,看红绿视标,此时应该是红清状态,调整到红绿等清状态。

第五步:红绿等清状态时,再加上+0.75DS,把散光度归零,看散光表是否均匀,教育患者看懂散光表感觉,(如患者已经会,可略此步)。综合验光仪上最好使用交叉圆柱镜JCC法,患者看散光不均匀时,慢慢加回散光度数到电脑散光度数,让患者感觉散光慢慢变均匀过程。

第六步:红绿等清状态下,进行交叉圆柱镜(JCC)精调轴位,再精确散光度数。

第七步:再加上+0.50~0.75DS,让患者看散光表是否相对均匀,如均匀,散光度数与轴位相对精确,如不均匀,重新检查散光度数与轴位。此步很重要,是鉴别散光矫正是否被正确矫正。也再进行了一次小雾视放松,防止调节。

第八步:再慢慢下降正镜度数,到红绿等清或是最佳视力即可。

上述两种方式的远视流程都是应该熟练掌握,对于弱视患者来说,更应该正规屈光检查。有时最佳视力并不好,红绿测量中的红绿等清也不好分辩时,也可以使用井字视标与±0.50JCC来进行鉴别球镜是否足矫正。红绿测量与井字视标jcc法,都应该在散光度数与轴位相对正确的情况下进行才是正确的。如散光未足矫正,红绿测量与井字jcc法并不正确。

3、视力平衡与调节同步的问题?

分别单眼检查屈光不正后,都是以红绿等清或井字视标jcc法后的屈光度数,那么就不建议去单独变化一只眼睛的度数,如进行双眼视力平衡时,只变化一只眼的屈光0.25DS时,可行,变化多了不可取,可能是弱视问题,要进行弱视训练才行。如R眼矫正视力为1.5,L眼矫正视力为0.8时,如变化R眼度数+0.50DS后,变成0.8,这样的处理方式看近时就是不可取的,因这样调节不同步。 如只是纯看远处的时间,由于双眼都处于无调节参与下,是可以一样视力的,但近用就不可取的。

五、总结

在孩子们检查远视眼时,给予过矫远视大概率上来说,对眼睛是有利的。因为可防止调节性内斜发生;防止近用时,调节过多更内聚而不清晰也会视疲劳;过矫远视看远时让焦点在视网膜前(相当近视欠矫),也能诱发眼球发育(中心近视离焦状态);过矫远视可提升弱视训练时,焦点在视网膜上的稳定性,提升训练弱视成效;当屈光足矫正时,小患者是太清楚而不舒适时,过矫变模糊才是正确处理(中老年人另说)。

远视矫正中不可取处方有:使用绝对远视度数处方,以为远视下降变好了,但对眼睛来说是有害的,对弱视更不好;有调节性内斜患者使用显性远视,这样无效改善眼位问题,然后还有棱镜处方来矫正内斜等方式,不可取,有调节性内斜的患者建议散瞳度数足矫正佩戴三个月后,再看剩余内斜量处理与训练;动用过多的“能动性远视”量矫正处方,让眼睛调节负担增大,持久性下降;

远视眼的屈光检查也很重要,要求无调节状态下进行,最好有五米验光距离下进行,最大可能下不要诱发调节可能性,此文章写了两种方式的主观屈光检查流程,供于参考。远视眼要看很多种情况才可以有正确的处方,大致分为四种情况,给了不同的方式的度数。与眼位有着密切关系、患者配合性、弱视、用眼时长与习惯、年龄等进行分析后得到处方。

在双眼屈光不正调整过程中,不能出现只改变单眼屈光不正或只减单眼生理性远视,这样引起眼看近时,左右眼所需要的调节量不同而视功能异常。

远视眼验配标准化要与视功能相结合,包括:远近眼位、AC/A比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调节持久力等因素有关,不能一味的下降远视度数,不然会引起不良的视功能异常状态,破坏融像与立体视的建立,也无法持久、舒适与清楚。

作者通信:amwoo@126.com

img

 

 

参考文献

1.  主编:王育良、张传伟、阎丽  《脑视觉》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

2.  主编:杨智宽     《临床视光学》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3.  主编:王光霁    《双眼视觉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4.  主编:刘晓玲    《视觉神经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5.  主编:瞿佳      《眼视光学理论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

6.  主编:刘祖国    《眼科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视标 2011年

7.  主编:褚仁远    《眼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视标 2011年

8.  主编:赵堪兴    《斜视弱视学》人民卫生出版视标 2011年

9.  主编:姚进      《眼视光应用光学》人民卫生出版视标 2011年

10. 主编:赵家良    《眼视光公共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视标 2011年

11. 主编:王勤美    《屈光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视标 2011年

12. 主编:徐亮      《低视力学》人民卫生出版视标 2011年

13. 主编:吕帆      《接触镜学》人民卫生出版视标 2011年

14. 主编:吕帆      《眼视觉器械学》人民卫生出版视标 2011年

15. 著:李耀宇、郭凌菱 《视光学及视觉科学名词解释》 人民医学出版社2014年

16. 主编:秦英瑞、刘多宁 《眼镜词典》九州出版社 2011年

17. 主编:李镜海       《近视手术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8. 主编:侯忠敏、荣运久《眼科基础与临床问答》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年

19. 主编:刘家琦,等。  《实用眼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年

20. 主编:陈钦元       《眼科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

21. 主编:王超廷 崔国义《眼科大词典》  河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年

22. 主任:徐云媛 宋建 《眼镜验光员资格培训教程》(高级) 海洋出版社 2002年

23. 著:徐广第     《眼科屈光学》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5年

24. 著:李凤鸣     《眼科全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年

25. 著:鲍文磊    《双眼视问题临床处理》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年

26. 温医论文—乐融融《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发展关系研究》,指导:吕帆

27. 著:陈钦元,眼科手册[D],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8. 著:王超廷,崔国义,眼科大词典[D],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9. 著:齐备,综合验光仪的原理和操作方法[D],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0.  著:徐云媛,宋建,眼镜验光员资格培训教程(高级)[D],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31.  著:呼正林  《实用渐进眼镜学》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4

32.  著: 姚启钧,光学教程[D],华东师大《光学》教材编写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3. 著: 谢培英,角膜接触镜[D],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4. 主编:谢培英、迟蕙《实用角膜塑形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35.  著: 曾平,钱爱华,常见眼科疾病用药专柜[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36. 著: 毛文书,眼科学[D],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37. 著: 郑竺英,双眼立体视觉的信息加工[D],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8. 著: 邓可立 《眼镜验配技术》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

39.  著:(台湾)王益朗、何明裕 《基础验光检查程序》 2003年

40.  著: 和泉行男(日) 《一般屈光检查》 中国职协轻工分会印的教材 2004年

41. 著: 福岛邦彦〔日〕马万禄 译 《视觉生理与仿生学》 科学出版实 1980年

42.  讲:“Josephine Shallo-hoffmann”及“毕华”教授 诺瓦东南大学原版的眼动及以眼视功能课程,地点:何氏医学院 时间:2015年7月

43. 讲:“Nadine Girgis Hanna”教授 诺瓦东南大学原版的“异常双眼视”,地点:何氏医学院 时间:2016年1月

44. 讲:Gayathri Srinivasan”教授 国际奥比斯“小儿低视力” 地点:何氏眼科医院 时间2018年6月

45. 著: “John A. Pratt-johnson” “Geraldime Tillson”

主译:王林农《斜视与弱视处理指南》 海洋出版社  1999年

46. 著: “Suresh Mandava”“Tara Sweeney”“David Guyer”主译:李若溪

审译:张劲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

47. 著: Mitchell Scheiman OD, Bruce Wick OD, PhD《Clinical Management of BInocular Vision》 2013年

48. 著:Klaus Schmid  《Myopia Manual Edition》 2017年

49.  Tingue,A.C.,CiBIs,C.W.:Brückmer test.Ophthalmology 88:1041~1044,1981.

50. Hubel,D.M.,Wiesel,T.N.:BInocular interaction in striate cortex of kittens reared with artificial squint.J Neurophysiol 28:1041,1965.

51.  主编:吕帆 瞿佳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解读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年

52.  主编:刘陇黔 《视觉训练的原理与方法》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年

53.  主编:瞿佳 《眼视光学杂志》 众多期内容

54.  主编:黄炳南 《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 延安大学出版社 2016年

55.  主编:黄炳南《视光生理状态检查矫正法−煛视光》 中国中医药社 2024年

 

 

远视 (6)
显性远视

最后编辑于 01-21 · 浏览 2477

2 27 1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