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征性耳聋:LEOPARD综合征
LEOPARD综合征也称豹综合征、豹皮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5 8。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命名由来:“Leopard”一词是该综合征突出表现的缩写,分别代表L(黑子)、E(心电图异常)、O(两眼距离过远)、P(肺动脉狭窄)、A(生殖器异常)、R(生长迟缓)、D(耳聋) 2 3。
- 别名:多发性雀斑综合征、多发性着色斑综合征、心脏皮肤综合征、皮肤着色斑一心电图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黑痣综合征、弥漫性黑痣综合征、神经心肌病性黑痣病、Moynahan综合征、心脏雀斑综合征等 1 4 6 7 10。
- 发现与命名历程:1936年,Zeisler和Becker Ho首次报道了一位全身多发雀斑样痣且有多种异常临床表现的患者。此后陆续有学者报道类似病例,Gorlin等初步归纳总结此类患者特点后将该病命名为LEOPARD综合征 5。
- 流行病学:由于是相对罕见的疾病,缺乏相关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亦无国际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关于其发病率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截止到2008年,各类文献共报道了200余例 5。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有个别患者为新发突变致病 5。
- 基因突变:90%的病因是位于12q24.1染色体上的PTPN11基因错义突变,导致其编码的含有Src同源结构域2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功能减低。少部分患者为RAF1、BRAF、MAP2K1基因突变,约5%的患者未发现上述基因突变,具体原因不明 5。
- 临床表现 1 4 7:
- 皮肤表现:出生时即有或儿童期出现黑子,为2 - 8mm或更大的褐色斑点,多集中于躯干上部和颈部,也可发生于面部、头皮、四肢、掌跖和生殖器官,随年龄增长数目加多、颜色渐深。
- 心血管系统:肺动脉狭窄、心肌病、主动脉缩窄、左房黏液瘤,心电图出现异常P波、P - R间期延长、QRS延长、束支传导阻滞和ST - T改变等。
- 眼部特征:两眼眶距增宽、眼球突出、斜视、眼球震颤、眼睑下垂 ,视力可能严重损害。
- 生长发育:生长较缓慢,有时智力低下,性发育延迟。
- 骨骼系统:可出现发育障碍、眼距过宽、漏斗胸、脊柱后凸、侧弯等,下颌突出、翼状骨、骨囊肿和纤维性骨发育不良等。
- 耳部表现:低位耳,神经性或传导性听力丧失。
- 其他表现:嗅觉减退;肾发育不全,性腺功能低下,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轻、中度智力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癫痫等。
- 鉴别诊断 1:
- 与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I)相鉴别:NFI的皮肤改变(牛奶咖啡斑)不持续在整个病程,部分患者虹膜上有Lisch结节,眼距过宽往往预示脑部损害,基因诊断定位染色体17q11.2的臂间。
- 与Noonan综合征相鉴别:Noonan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伴眼距过宽的特征性面容,在心血管等畸形方面与LEOPARD综合征相似,但无雀斑样皮肤改变及神经性耳聋。
- 与Peutz - Jegher综合征相鉴别:Peutz - Jegher综合征患者缺少特征性痴呆面容、畸形体形及特异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口唇、口腔黏膜和口周及指端的色素斑,常伴有胃肠道特别是空肠息肉。
- 与Name综合征相鉴别:Name综合征有多个黑痣与雀斑相似,但常有心脏及皮肤黏液瘤及内分泌损害。
- 检查方法 4 7:
- 心电图检查:出现异常P波、P - R间期延长、QRS延长、束支传导阻滞和ST - T异常改变等。
- X线检查:做X线胸片、骨片检查,可发现骨骼的各种畸形和异常病变。
- 脑电图检查:可见异常波形。
- B超检查:发现卵巢缺如、隐睾等病变。
- 内分泌检查:可发现性腺发育不全表现,并发感染时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 治疗方法: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采取激素替代疗法及对症治疗,如针对心电图异常、肺动脉狭窄、生长迟缓及听力损失等进行个体化管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心脏监测、手术治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听力康复训练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1
最后编辑于 01-20 · 浏览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