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舌侧铸瓷贴面修复下前牙切端“V”形缺损 1 例

发布于 01-19 · 浏览 4313 · IP 天津天津

DOI  10.3760/cma.j.cmcr.2022.e02350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56 岁,因“修复左下前牙切端缺损”就诊,患牙无冷热不适及

自发痛等。全身状况良好,全口四环素牙、灰褐色。患者素喜嗑食嗑瓜子,数年

来自觉左下前牙切端缺损逐渐增大,影响美观,要求修复缺损恢复美观。无药物

过敏史及与口腔疾病相关的家族遗传史。

二、检查

查体发现:全口四环素牙,灰褐色。31 切端小范围浅“V”形缺损,唇面中央

可见自“V”形缺损底部向龈缘延伸的纵向釉质裂纹伴染色,舌侧切端 1/3 薄层釉

质剥脱缺损,无冷热敏感,无叩痛,不松动。21 切端对应位置“V”形缺损。11、41 未见明显切端缺损。前牙正常覆 覆盖。开口度开口型无异常,双侧咬肌区及

颞下颌关节无明显压痛、弹响。

三、诊断

31 牙体缺损、四环素牙。

四、治疗

31 切端缺损,可行直接树脂充填、树脂/瓷贴面、全瓷冠修复。考虑修复微

创性及效果稳定性,选择瓷贴面修复。舌侧 e.MAX 瓷贴面修复(图 1~8)。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图8 基牙及修复体酸蚀

基牙用 35%磷酸凝胶酸蚀 40s,修复体用HF酸蚀 60s。

五、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修复后粘接后的唇面、舌面及整体观好(图 9、10)。

 

img
img

讨 论

随着瓷贴面修复技术的发展,除了覆盖整个唇面的瓷贴面,局部贴面、无预

备贴面因其牙体预备的微创性,开始出现并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临床。

本病例中,全冠修复牙体预备量大,不符合微创原则;树脂强度低、粘接力

有限,修复后受咬合力易折裂、脱落,存在老化变色问题。因此瓷贴面修复是最

佳的选择。

而瓷贴面修复同样面临诸多难点:患者仅修复 31 缺损,邻牙不修复;对于

单颗瓷贴面而言,要复制原天然牙颜色细节,如四环素牙的灰褐色、唇面染色的

釉质裂纹等是巨大挑战,很难做到与邻牙协调一致;唇贴面要包绕切端并修复舌

侧缺损,为消除倒凹,预备量必然较大,有悖微创原则。

为了规避上述难点,我们选择舌贴面:从舌面向切端修复,几乎无倒凹,仅

微量调磨即可形成明确的边缘线;切端修复范围小,唇面大部分仍为原天然牙,

即便有轻微色差,也不会影响唇面整体协调性。总之,对于本病例,舌贴面预备

量微小,修复难度小,美观度高。

无论基牙为氟斑牙、四环素牙还是正常颜色,个别牙瓷贴面修复都是难度极

大的,尤其对于氟斑牙和四环素牙等颜色、纹理异常的牙齿更是如此。修复医师

观察、记录天然牙及邻牙的颜色特征、纹理细节,拍照并传给技师,医技沟通,

技师模仿天然牙进行修复,其中需要投入医技巨大的精力,然而结果却往往差强

人意。

本病例中,结合患牙缺损特征、颜色特征、纹理特征,综合评估修复难度,

巧妙地选择保留天然牙唇面而进行舌侧贴面修复,将修复难度大大降低,是获得

良好美学修复效果的基础。修复医师在面对每一个临床病例时,应该发散思维,多思考,采用更能降低修复风险、更易获得良好效果的修复方案。

牙体缺损 (25)
纠错
icon雪里一片清净 推荐

最后编辑于 01-19 · 浏览 4313

2 3 11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