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经典病例(九十四)患者为中年女性,病程长,出现脑血管等并发症

发布于 01-14 · 浏览 340 · IP 浙江浙江

一、病例梳理

1、患者病史

l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易**,女,56岁,于2024-06-29就诊。

l 主诉:反复口干、口渴20年余,加重伴乏力1周。

l 现病史:患者于20年余前出现口干、口渴症状,伴有尿量增多,并有体重下降,食纳增加,曾于外院诊治,确诊为“2型糖尿病”,平素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早22iu 晚20iu”降血糖治疗,症状缓解,平素未规律监测血糖,近1周来自行停用胰岛素,渐出现乏力、精神差,并出现双手麻木,无活动障碍,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查随机血糖24.6mmol/L,拟"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收住我科。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一般,大小便通畅。

l 既往史:既往有脑梗死病史4年,平素口服“阿司匹林0.1 QD”治疗。

l 家族史:母亲有T2DM。

 

2、检查结果

l 体格检查:身高160㎝,体重60kg,BMI=24.2kg/m2,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8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V级,病理征阴性,双下肢浮肿(-),双足底尼龙丝试验感觉减退。

l 实验室检查:

一般项目:2024-06-29 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 82.50 ng/ml。

肾功能:肌酐 53.20 umol/L、葡萄糖 21.57 mmol/L、血清尿酸 408.10 umol/L、胱抑素C 0.45 mg/L、肾小球滤过率 101.36、氯 94.00 mmol/L、肌酸激酶 31.20 U/L、缺血修饰白蛋白 79.00 U/mL、血同型半胱氨酸 9.60 umol/L、二氧化碳 24.49;

电解质:血清铁 10.90、镁 0.79、尿素 8.29、钾 4.33、无机磷 1.17、钠 131.40。

肝功能8项:AST/ALT 0.96、谷胱苷肽还原酶 50.20 U/L、总胆红素 7.83 umol/L、直接胆红素 1.73 umol/L、间接胆红素 6.10 umol/L、总蛋白 66.90 g/L、白蛋白 38.10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1.00。

总胆固醇 4.99mmol/L、高密度胆固醇 1.08mmol/L、低密度胆固醇 3.39mmol/L、载脂蛋白AⅠ 1.2 g/L、载脂蛋白B 1.17 g/L。

糖化血红蛋白A1测定(色谱法)12.50 %,

糖尿病二项(化学发光):血清胰岛素测定 2.41 uU/ml、血清C肽测定 0.58 ng/ml;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测定 1.90 pg/m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测定 1.33 ng/dl、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0.53 uIU/ml,

糖尿病自身抗体四项: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 <0.10 u/ml,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1.0 IU/mL,抗胰岛素IgG抗体(IAA-IgG)阴性;抗胰岛细胞抗体(IcA-IgG)阴性。

l 影像学检查:神经电检查示:右侧上肢及双下肢周围神经多发性受损。

l 彩超示:脂肪肝,胆囊、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动脉硬化并双侧颈总动脉窦部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双侧颈静脉未见异常。

3、诊断

l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糖尿病性酮症、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

l 脑梗死后遗症

l 高甘油三酯血症

l 脂肪肝

l 双侧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

 

二、治疗与随访

1、治疗方案

l 既往治疗方案:门冬胰岛素30早餐前22iu 、晚餐前20iu。

l 本次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营养改善、指导合理饮食、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予胰岛素泵(基础量28u、三餐量9u)+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每次0.515g,每天2次,用至10月3日,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4.3mmol/L,餐后血糖14.8mmol/L,于10月4日开始停用胰岛素泵,改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餐前20u,晚餐前18u,皮下注射降血糖,患者10月6日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h血糖7.0mmol/L,予办理出院。

2、随访情况

l 随访建议:随访1个月,德谷门冬胰岛素注射剂剂量调整为18u早餐前皮下注射,16u完晚餐前皮下注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每次0.515g,每天2次。血糖逐渐控制平稳,空腹血糖4-6mmol/L,餐后血糖10-12mmol/L。

l 随访检查/检验结果:3个月后患者复诊,门诊复查HbA1c 7.0%,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h血糖10.4mmol/L,体重下降1kg,BMI 23.04kg/m2

 

三、总结与思考

1、病例小结

该患者病程长,出现脑血管并发症,使用预混胰岛素每天42u,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A1测定(色谱法)12.50%,并出现酮症及多个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为快速缓解高糖毒性,给予患者胰岛素泵+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方案强化治疗。经强化治疗5天后,血糖仍然不达标,并且本例患者腹型肥胖,使用胰岛素用量较大,而且患者希望尽量简化方案,提高依从性。因此,从强化治疗后的第6天开始起始德谷门冬胰岛素,早餐前20u,晚餐前18u,皮下注射降血糖,根据血糖调整剂量,第8天开始患者血糖达标,较少胰岛素用量。

此治疗方案使用后,患者血糖迅速达标,没有出现低血糖、胃肠道不良反应。持续对患者的血糖监测,血糖控制平稳,随着剂量调整,出院第2周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达 76.5%~93.8%。3个月随访,患者无不良反应,血糖控制良好,体重有所下降,腰围减小。

2、诊疗思考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存在酮症的患者,经过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高糖毒性解除后,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者,可以改变思路,改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降血糖,其中德谷胰岛素具有长效降血糖、控制空腹血糖作用较好,门冬胰岛素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并且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可以适当降低体重,减小腰围,大大提高患者依从性,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参考文献: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42(1)

2型糖尿病 (419)
纠错

最后编辑于 01-14 · 浏览 340

回复1 3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