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解读

发布于 01-14 · 浏览 3821 · IP 广东广东

1 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不变与变

新版《指南》对于诊室血压的诊断标准不变,仍然是在规范测量的前提下,非同日3次的诊室收缩压均≥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诊室舒张压 ≥90 mmHg。与此同时,新版《指南》纳入了诊室外血压的诊断标准,即连续5~7 d规范化测量的家庭血压的平均收缩压≥135 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85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而关于动态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130 mmHg和/或24 h平均舒张压≥80 mmHg,白天 (或清醒状态)的平均收缩压≥135 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85 mmHg,或夜晚(或睡眠状态)的平均收缩压≥120 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7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2 对血压测量方法进行了规范化

随着互联网和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发展,新版《指南》也提出了血压亭测量、可穿戴血压测量的可行性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可穿戴血压虽然尚不能替代当前的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用于高血压的诊断和评估,但通过标准化方案进行准确性验证后是可以用于血压监测的。截至目前,已有若干采用示波测量技术的可穿戴腕式电子血压计及腕表通过了准确性验证[6-7]。而采用脉搏波传导时间等新技术测量无袖带血压还需更多的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

3 高血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危险因素

2018版《指南》[3]指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或被动吸烟;糖耐量受损(餐后2 h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6.1~6.9 mmol/L);血脂异常(总胆固醇≥5.2 mmol/L或LDL-C≥3.4 mmol/L或HDL-C<1.0 mmol/L);早发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或肥胖(体·3·质指数≥28 kg/m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新版《指 南》新增了2个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危险因素,分 别为心率增快和高尿酸血症。心率增快提示机体交感神 经活性增加(高血压发病机制之一),而高尿酸血症提 示心血管代谢紊乱,近年大量证据证明二者与高血压患 者心血管预后相关.

4 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中国标准

关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新版《指南》依据临床研究结果[14-16]以及临床实践的可行性,在动脉硬化的界定标准中,增加了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8 m/s的 标准,同时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标准由≥12 m/s改为 ≥10 m/s。根据EMINCA研究结果[17],新版《指南》 指出,采用超声心动图指标诊断左心室肥厚时的左心室 质量指数的界值男性由115 g/m2 改为109 g/m2 ,女性由95 g/m2 改为105 g/m2 。这一结果也由国内多个高血压团队 进行了独立验证.

5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内容

新版《指南》指出,高血压的治疗应涵盖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针对血压升高本身的降压治疗(分级治疗);(2)针对合并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 临床并发症的治疗(分期治疗);(3)针对高血压病 因的纠正和治疗(分型治疗)。即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 降压、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治疗,而不论其是否 已经明确为继发性高血压。目前高血压治疗的手段包 括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药物治疗、器械治疗、中医药 治疗。

img
img
im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亮点、要点解读.pdf (1.18 MB)
高血压 (703)

最后编辑于 01-14 · 浏览 3821

4 33 1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